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三化螟种群的内稳定性及其生态机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方继朝 1 ; 杜正文 1 ; 程遐年 2 ; 郭慧芳 1 ;

作者机构: 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2.南京农业大学

关键词: 三化螟;种群;内稳定性;异步化发育;系统治理

期刊名称: 昆虫学报

ISSN: 0454-6296

年卷期: 2001 年 44 卷 03 期

页码: 337-34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从三化螟世代转换及其与水稻生长发育进程的相互作用体系 ,分析了三化螟种群的内稳定性及其生态机制。结果表明 ,在各类稻作区 ,不同年份之间 ,历代成虫数量发生型显著不同 ,但其发生期具有共同的特征 :2代蛾的发生期 (≥ 2 7天 )比 1代蛾大幅度扩展 ,且相对稳定。发蛾期扩展的机制在于 :同期初孵幼虫在寄主水稻中异步化发育 ,极端发育进度相差达 3龄期 ;在 9 92、镇稻 2号等 10个不同品系的寄主水稻中 ,异步化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基于异步化发育 ,三化螟种群的时间生态位增加 2 2 0 %~ 75 0 % ,二维生态位扩展 15 1%~ 59 3% ,并使同一种群中极端早发类与迟发类的后代可交配 ,以此保持种群遗传性的相对稳定。针对三化螟种群内稳定性形成的机制与条件 ,提出了种群的数量与结构控制相结合的系统控害策略与技术

  • 相关文献

[1]三化螟危害损失与防治指标的研究. 陈惠祥,陈小波,顾国华. 1999

[2]水稻三化螟防治研究进展与现状. 陈惠祥,胡加如,冯新民,张学友. 2002

[3]7种药剂防治水稻3代三化螟药效试验. 李馨宇,潘长虹,孙利忠,潘立高. 2004

[4]里下河稻区三化螟猖獗规律及其监控技术研究. 李慈厚,李红阳,李洪山,李安祥. 2001

[5]不同水稻品种对三化螟抗性差异的机理. 方继朝,郭慧芳,程遐年,杜正文. 2002

[6]三化螟、二化螟及大螟成虫的飞翔能力. 孙建中,张建新,沈雪生. 1993

[7]20%吡唑磷乳油对水稻三化螟和稻飞虱的协同控制作用. 邱光,戴忠军,顾中言,陆凡,孙以文. 2003

[8]粳稻品种(系)对三化螟抗性的初步研究. 束兆林,方继朝,汪智渊,吴进才,郭慧芳. 1999

[9]抑制PCR富集法分离三化螟基因组微卫星分子标记. 周宇,杨琼,韩光杰,方继朝. 2013

[10]虫溃啶对水稻三化螟的生物活性和田间防治研究. 束兆林,方继朝,潘以楼,郭惠芳,霍恒志,倪锁坤,端木和林. 2003

[11]不同稻螟发生区螟卵寄生蜂的自然寄生作用. 郭慧芳,方继朝,谢艳飞,杜正文. 2002

[12]25%必杀(吡·杀)微乳剂对水稻两大害虫的配方筛选试验报告. 胡存中,王坚强,章稳宏,张先进. 2000

[13]稻螟染色体C带核型研究. 方继朝,杜正文,张德玉. 1993

[14]三化螟两个乙酰胆碱酯酶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罗光华,宋俊贤,姚静,郑少秋,方继朝. 2016

[15]江苏稻田蜘蛛种群及优势种调查研究. 成晓松,张俊喜,仇彩云,周加春,李红阳,李慈厚,顾慧玲. 2010

[16]如东种群狼山鸡适龄育肥效果观测. 顾拥建,夏义忠,陈启康,沙文锋,戴晖,朱娟. 2009

[17]梨二叉蚜-天敌关系灰色关联度分析. 胡长效,丁梁斌,杨培,朱守卫. 2006

[18]如东种群狼山鸡适龄育肥效果观测. 顾拥建,夏义忠,陈启康,沙文锋,戴晖,朱娟. 2009

[19]稻田蜘蛛种群消长规律研究. 成晓松,张俊喜,胡春林,仇彩云. 2011

[20]家蝇原种群的建立及其性状初步测定. 唐金陵.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