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二化螟对双酰胺类杀虫剂抗性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徐鹿 1 ; 孙杨 2 ; 刘宝生 1 ; 徐德进 1 ; 徐广春 1 ; 赵钧 3 ; 张亚楠 4 ; 张月亮 1 ; 黄水金 2 ; 吴顺凡 5 ; 高聪芬 5 ;

作者机构: 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2.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3.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中心

4.淮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5.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关键词: 二化螟;双酰胺类杀虫剂;代谢抗性;靶标抗性;抗性分子机制

期刊名称: 农药学学报

ISSN: 1008-7303

年卷期: 2023 年 002 期

页码: 257-26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新型双酰胺类杀虫剂已广泛用于保障水稻生产,而二化螟作为危害水稻生产的钻蛀性害虫,已经对该类杀虫剂产生了抗性,明确该类杀虫剂抗性分子机制,可为二化螟抗性快速检测和绿色防控提供技术支撑。本文在总结二化螟对双酰胺类杀虫剂抗性现状的基础上,重点综述了近年来有关其抗性分子机制研究的进展,主要包括解毒酶和转运蛋白基因过表达介导的代谢抗性,以及鱼尼丁受体基因突变介导的靶标抗性;指出了该研究领域在抗性分子检测、抗性新基因鉴定、抗性基因调控网络和多重抗性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其发展方向,认为: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害虫种群抗药性;利用多组学技术鉴定新抗性基因及调控网络,以探明多重抗性机制;将反向遗传学工具放射性配基结合及电生理技术深入验证抗性基因功能;需开发靶向抗性基因的dsRNA转基因作物、纳米农药及选择性新型化学杀虫剂,以达到杀虫剂减施增效的目的。

  • 相关文献

[1]二化螟越冬种群特点及其对三唑磷靶标抗性突变频率分析. 罗光华,张志春,韩光杰,韩召军,方继朝. 2012

[2]灰飞虱对杀虫剂的抗性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徐鹿,赵钧,赵春青,徐德进,徐广春,许小龙,张亚楠,张月亮,韩召军,顾中言. 2018

[3]韭蛆防治方法及其对主要杀虫剂的抗性研究进展. 陈澄宇,付佑胜. 2023

[4]褐飞虱对甲胺磷和噻嗪酮代谢抗性的生化分析. 刘贤进,孙以文,顾正远. 1998

[5]二化螟内源性piggyBac转座子在不同地理种群中的差异分析. 罗光华,李晓欢,张志春,刘宝生,方继朝. 2012

[6]螟纹杀克防治水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试验. 赵桂东,李茹,周玉梅. 2002

[7]二化螟鞘磷脂合酶相关基因CsSMSr的克隆、真核表达及表达谱分析. 郑作林,周瀛,杨琼,巩中军,程家安,祝增荣. 2013

[8]2.5%高效氯氟氰菊酯不同剂型防治水稻害虫效果比较. 张青,杨代凤,周新伟,刘才南,顾俊荣. 2006

[9]9种药剂防治水稻二化螟的研究. 李馨宇,潘长虹,惠淼,孙宪雪. 2004

[10]连云港市水稻二化螟抗药性监测. 李馨宇,沈晋良,曹明章,任立凯,孙传祥,何月平. 2005

[11]50%螟纹杀克可湿性粉剂防治水稻中后期螟害的药效试验. 赵桂东,李茹,周玉梅. 2001

[12]7种药剂防治水稻二代二化螟药效对比试验. 李馨宇,潘长虹,惠淼,孙宪雪. 2004

[13]丙溴磷防治水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试验. 赵桂东,李茹,周长勇. 2008

[14]25%毒·辛乳油防治二化螟及稻纵卷叶螟的效果. 李茹,赵桂东,付佑胜,熊战之. 2010

[15]98%巴丹可溶性粉剂防治水稻二化螟及纵卷叶螟试验报告. 李茹,赵桂东,汪立新,陈太虎,郭小山. 2007

[16]二化螟碱性神经酰胺酶和中性鞘磷脂酶基因RNA干扰技术体系的优化. 孙娜,杨琼,韩阳春,张茹,王利华,方继朝. 2018

[17]二化螟36 d标准化饲养技术与管理体系. 罗智心,姚静,张茹,王利华,罗光华,方继朝. 2021

[18]转录组测序分析毒死蜱与醚菊酯混配对二化螟毒杀的增效机制. 徐鹿,罗光华,金瑜剑,徐德进,徐广春,顾中言. 2021

[19]二化螟与水稻被害株的空间、数量、时间结构及其动态. 孙建中,杜正文. 1992

[20]二化螟幼虫的田间分布. 孙建中,杜正文. 199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