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不同施氮水平对小麦/玉米间作产量和水分效应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孙建好 1 ; 李隆 2 ; 张福锁 2 ; 马忠明 1 ;

作者机构: 1.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节水农业研究所

2.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育部植物与土壤相互作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小麦/玉米间作;种间竞争;作物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

期刊名称: 中国农学通报

ISSN: 1000-6850

年卷期: 2007 年 23 卷 07 期

页码: 345-348

摘要: 【研究目的】探讨小麦/玉米间作体系中氮肥对水分资源高效利用的调节作用,达到合理施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目的;【方法】采用田间试验,监测小麦/玉米间作不同生育期土攘水分,研究不同施氮量对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小麦/玉米间作的土地当量比(LER)为1.31 ̄1.53,小麦相对于玉米的水分竞争比率(CRwm)约为1;在小麦收获时,间作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39.0 ̄46.7kg/mm.hm2)远远高于玉米(1.28 ̄4.81 kg/mm.hm2),也高于单种小麦(25.43 ̄30.75 kg/mm.hm2);在小麦收获后,间作玉米(除N0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迅速提高,当玉米收获时水分利用效率高达32.49 ̄47.46kg/mm.hm2,明显高于单种玉米(27.30 ̄38.77 kg/mm.hm2);【结论】小麦/玉米间作具有明显的产量优势,小麦玉米两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分布时间上的错位是小麦/玉米间作高效利用水分资源的基础,合理施用氮肥能促进间作种植产量优势和水分利用优势的发挥。

  • 相关文献

[1]小麦/玉米间作优势及地上部与地下部因素的相对贡献. 刘广才,杨祁峰,李隆,孙建好. 2008

[2]玉米行距变化对间作系统生产力及玉米生长的影响. 赵建华,孙建好,李隆,李伟绮. 2017

[3]小麦/玉米免耕处理对产量及土壤水分和风蚀的影响. 包兴国,舒秋萍,李全福,刘生战,张久东,胡志桥,孙建好,张旭临. 2012

[4]小麦/玉米间作保护性耕作对产量及其效益影响的研究. 马忠明,包兴国,刘生战,舒秋萍,孙建好,杨蕊菊,李全福. 2006

[5]三种豆科作物与玉米间作对玉米生产力和种间竞争的影响. 赵建华,孙建好,陈亮之. 2020

[6]薯-豆套作模式下作物对种间竞争与补偿作用的响应. 陈光荣,王立明,杨如萍,张国宏,杨文钰,杨桂芳. 2019

[7]根际分隔对玉米/豌豆间作种间竞争及豌豆结瘤固氮的影响. 李娟,王文丽,赵旭,孙建好. 2016

[8]栽培方式对甘肃雨养农业区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GAO Ying-ping,高应平,WANG Yong,王勇,DANG Yi. 2014

[9]河西绿洲灌区春小麦垄作栽培的产量效应及节水效果研究. 张立勤,马忠明,曹诗瑜,连彩云,徐升明. 2008

[10]不同栽培方式与施肥对马铃薯产量及其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Zhang Pingliang,张平良,Guo Tianwen,郭天文,Li Shutian,李书田,Liu Xiaowei,刘晓伟,Ceng Jun. 2016

[11]不同基因型冬小麦冠层温度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 赵刚,樊廷录,李尚中,王国宇,杨晨. 2008

[12]前期干旱锻炼对谷子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郭贤仕,山仑. 1994

[13]水肥耦合对小麦玉米带田产量效应及土壤水分动态研究. 杨蕊菊,柴守玺,马忠明,车宗贤,包兴国,张久东. 2011

[14]不同水分条件下冬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产量和可溶性糖含量. 马明生,樊廷录,王淑英,李尚中,赵刚. 2010

[15]播种方式对旱区冬小麦产量及土壤水分、土壤温度的影响. 刘晓伟,何宝林,康恩祥,郭天文. 2011

[16]秋覆膜对旱地玉米土壤水分和产量的影响. 刘晓伟,何宝林,郭天文,康恩祥. 2011

[17]氮素水平对小麦根-冠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张绪成,郭天文,谭雪莲,高世铭,上官周平. 2008

[18]氮素营养对黄土高原旱地玉米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宋尚有,王勇,樊廷录,高育锋,唐小明,李尚中. 2007

[19]不同水分处理对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黄彩霞,柴守玺,赵德明,李志贤,常磊,王婷. 2010

[20]有机肥对陇东黄土旱塬冬小麦产量和土壤养分的调控效应. 张建军,樊廷录,王勇,唐小明,党翼.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