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新型尿素对玉米产量及养分积累、利用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张爱华 1 ; 张钦 1 ; 杨爽 1 ; 吴兴洪 1 ; 姚单君 1 ; 陈正刚 1 ; 王培官 1 ; 刘文启 1 ; 古应庭 1 ; 李克仙 1 ;

作者机构: 1.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贵州大学;高峰镇农业服务中心

关键词: 玉米;新型尿素;产量;养分积累

期刊名称: 玉米科学

ISSN: 1005-0906

年卷期: 2018 年 05 期

页码: 137-14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西都森玉1号为试材,在N、P_2O_5、K_2O总投入量相同条件下,以施用普通尿素处理为对照,分析大田试验下施用几种新型尿素(控失尿素、腐殖酸尿素、聚能网尿素、含锌尿素)后玉米农艺性状、产量、生物量、养分积累及利用情况。结果表明,相对于普通尿素处理,几种新型尿素处理玉米产量及植株地上部分生物量均显著增加,控失尿素一次性施用增产率和生物量最高,分别为23.48%和387.21 g/株。控失尿素处理可显著增加作物氮、磷、钾积累量,聚能网尿素施用后显著增加作物对氮和钾吸收积累,腐殖酸尿素处理显著增加作物对氮、磷的吸收积累。控失尿素一次施用处理氮肥利用率、偏生产力、氮素吸收效率、氮肥农学效率均最高,分别为34.04%、66.09 kg/kg,102.09%、17.08 kg/kg。综合考虑,控失尿素一次性施用在贵州地区玉米作物上施用效果最好。

  • 相关文献

[1]聚能网尿素对玉米产量及养分积累、利用的影响. 吴兴洪,张爱华,张钦,陈正刚,杨爽,姚单君. 2019

[2]新型腐植酸尿素对玉米产量、养分积累及利用的影响. 冉斌,张爱华,张钦,陈正刚,吴兴洪,王培官,李克仙,古应庭,刘文启. 2018

[3]控失尿素对水稻养分吸收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姚单君,张爱华,杨爽,吴兴洪,张钦,陈正刚,王培官,刘文启. 2019

[4]不同养分配比对糯高粱物质生产及氮磷钾利用效率的影响. 高杰,李青风,彭秋,焦晓燕,王劲松. 2018

[5]酒糟有机肥连续施用对湄潭翠芽茶叶生物效应的影响. 胡伟,张萌,芶久兰,魏全全,龚确,周年敏,王艺. 2022

[6]不同施肥模式对鲜食玉米肥料利用率、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陈波,魏全全,杨仁德,周瑞荣,苟久兰,张邦喜. 2021

[7]新型氮肥对水稻产量养分积累及吸收利用的影响. 姚单君,张爱华,杨爽,吴兴洪,张钦,王文华,王培官,刘文启,古应庭,李克仙. 2018

[8]新型氮肥对水稻产量养分积累及吸收利用的影响. 姚单君,张爱华,杨爽,吴兴洪,张钦,王文华,王培官,刘文启,古应庭,李克仙. 2018

[9]箭筈豌豆的梨园景观化利用及养分特征. 牛雅琼,冉斌,吴兴洪,姚单君,张爱华,况胜剑,朱青,王文华,张钦. 2020

[10]紫云英果园种植的景观效应及养分积累效果. 罗跃,冉斌,吴兴洪,张爱华,况胜剑,朱青,王文华,张钦. 2020

[11]不同施氮水平下糯高粱氮磷钾养分吸收规律研究. 李青风,高杰,彭秋,周棱波,焦晓燕,王劲松. 2017

[12]39个贵州玉米品种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 赵晓燕,王竹,沈建华,徐燕,任洪. 2011

[13]贵州玉米机械化生产行距研究. 赵晓燕,王竹,徐如宏,任洪. 2012

[14]玉米翻耕覆膜直播不同密度对产量的影响. 邓家琴,陈阳琴,万江红,潘中山,岳延滨. 2015

[15]玉米自交系不同穗行杂交种与正反交杂交种产量差异研究. 潘敏娜. 2011

[16]玉米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陈发辉,郑常祥. 2007

[17]绿肥与秸秆混合还土效果试验. 孙锐锋,李剑,肖厚军,邓敏,徐彬,杨林. 2007

[18]密度和施肥量对杂交玉米黔单21产量的影响. 高翔,陶廷英,邓培延,吕海鹤,兰春庭,毛春霞,汪静. 2010

[19]不同密度和施肥量对黔单19号的产量影响. 蔡汝翠,于学萍,高翔,朱怡,邹军. 2008

[20]优化施肥对黄壤坡地夏玉米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张邦喜,秦松,范成五,周瑞荣,罗益,王文华.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