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马丽莎 1 ; 谢文平 1 ; 田斐 2 ; 尹怡 1 ; 单奇 1 ; 郑光明 1 ; 李恒翔 3 ;
作者机构: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广东省水产动物免疫技术重点实验室/农村农业部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广州)
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广东省渔业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
3.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海生态环境工程创新研究院
关键词: 牡蛎;多氯联苯残留;风险评估;广东
期刊名称: 南方水产科学
ISSN:
年卷期: 2021 年 002 期
页码: 11-1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文章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了广东沿海主要养殖区(汕头、汕尾、深圳、珠海、江门、阳江、湛江)养殖牡蛎体内30种多氯联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s, PCBs)的含量,评价了其污染水平和致癌风险。结果表明,广东养殖牡蛎中普遍检出PCBs,检出率为97.6%,其质量分数为nd~8.62 ng·g-1 (湿质量,下同),平均值为(0.57±1.23) ng·g-1,其中以深圳水域养殖牡蛎体内的PCBs含量最高,珠海次之,汕头、阳江、江门、湛江及汕尾较低。不同地区养殖牡蛎中PCBs的组成模式类似,均以五氯代和六氯代PCBs为主。与国内外部分沿海海域贝类相比,广东省养殖牡蛎中PCBs含量处于较低水平。广东省养殖牡蛎中PCBs残留量低于中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及欧盟国家的贝类卫生标准,食用牡蛎的致癌风险及危害商数均小于美国环保局(EPA)推荐的可接受风险水平,致癌风险处于可接受风险水平。
- 相关文献
[1]近江牡蛎作为重金属污染生物指示种的初步研究. 陆超华. 1994
[2]华南沿海牡蛎重金属含量特征及其风险评估. 王增焕,林钦,王许诺,李刘冬. 2011
[3]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牡蛎养殖过程中副溶血弧菌风险评估模型建立和初步应用. 林强,李宁求,付小哲,刘礼辉,梁红茹,石存斌. 2017
[4]牡蛎中副溶血弧菌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初步应用. 林强,李宁求,付小哲,刘礼辉,石存斌,吴淑勤. 2010
[5]红海湾浅海滩涂牡蛎养殖模式的研究. 张汉华,梁超愉,吴进锋,邱丽华,王江勇. 2001
[6]牡蛎超声波清洗工艺的初步研究. 张敬峰,费星,沈建,郑晓伟,秦小明,章超桦. 2011
[7]大鹏澳牡蛎养殖对浮游植物种群结构的影响研究. 张玲,李政菊,陈飞羽,江涛,吕颂辉,江天久. 2015
[8]广东沿岸牡蛎体内HCHs的时空分布特征. 王清云,甘居利,陈海刚,马胜伟,张喆,蔡文贵,贾晓平. 2013
[9]南海北部沿岸牡蛎体内PCBs的时空分布特征及评价. 王清云,甘居利,陈海刚,马胜伟,张喆,蔡文贵,贾晓平. 2013
[10]广东沿海牡蛎体Ni含量水平及其时空变化趋势. 贾晓平,林钦,蔡文贵,李纯厚. 2000
[11]牡蛎酶解工艺及其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蔡树杏,王锦旭. 2019
[12]基于种特异性PCR及线粒体基因标记的天津沿海牡蛎物种多样性研究. 黄津伟,张天喆,高燕,吴弘,高雨,闫春财,胡利莎. 2019
[13]气相色谱法测定牡蛎中多溴联苯醚. 刘奇,柯常亮,莫梦松,陈洁文,刘卓坚,黄珂. 2019
[14]钦州湾牡蛎线粒体16 S rRNA基因片段核苷酸序列分析. 蒋伟明,陈秀荔,赵永贞,陈晓汉,江世贵,李咏梅. 2008
[15]牡蛎养殖过程中副溶血弧菌与水质因子间的关系. 林强,李宁求,付小哲,刘礼辉,石存斌,吴淑勤. 2012
[16]南海北部沿岸海域近江牡蛎体中的三氯杀螨醇. 李娟,贾晓平,甘居利. 2012
[17]1997~2010年广东沿岸牡蛎体Cr时空变化及健康风险评价. 马胜伟,陈海刚,王增焕,蔡文贵,方晓辉,贾晓平. 2013
[18]海产源多重耐药共生菌的耐药表型及耐药基因分析. 吴书香,李丽倩,姚琳,王联珠,曲梦,李风铃,谭志军,江艳华,王鹏. 2023
[19]广东省主要养殖贝类体微量元素含量及其风险分析. 王许诺,陈成桐,王增焕. 2016
[20]“南海贻贝观察”:广东沿海牡蛎体中Zn含量水平及其变化趋势. 贾晓平,林钦,李纯厚,蔡文贵. 200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磺胺甲噁唑对绿藻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潜在毒理学机制
作者:熊倩;田斐;刘芳;张林宝;张喆;陈海刚
关键词:磺胺甲噁唑;微藻;毒理学机制;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生物大分子变化
-
基于综合生物标志物响应法的渔港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
作者:刘倩;刘永;张林宝;陈海刚;张喆;田斐;王学锋
关键词:渔港;重金属;翡翠贻贝;生物标志物;IBR指数
-
海洋纳塑料的环境行为与毒性效应研究进展
作者:夏斌;王莹;李恒翔;黄伟;冯志华;杜蕴超;李力昂;王菊英;张凯;徐向荣;王有基
关键词:纳塑料;环境行为;检测方法;毒性效应;致毒机制
-
Fe@Fe3C-C的制备及对双酚A的高效吸附
作者:史晓娜;林嘉薇;尹怡;郑光明;金慧;刘学文;赵城;单奇
关键词:MIL-88B(Fe);碳衍生化;双酚A;吸附
-
基于PSR模型的珠江口海域富营养化特征与评价
作者:龙苒;陈海刚;田斐;王学锋;张林宝;张喆;唐振朝;叶国玲;陈建华
关键词:海洋化学;压力-状态-响应;富营养化;营养盐;珠江口
-
响应面优化QuEChERS结合UHPLC-MS/MS法测定乌鳢肌肉中四环素类抗生素
作者:李丽春;刘书贵;林嘉薇;尹怡;郑光明;赵城;马丽莎;单奇;戴晓欣;魏琳婷;周豪
关键词: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乌鳢;四环素类;风险评估
-
六溴环十二烷(HBCD)和Cu2+单独与联合暴露对海水小球藻的毒性作用
作者:赖丽华;田斐;熊倩;王学锋;叶国玲;陈海刚
关键词:六溴环十二烷;铜;海水小球藻;急性毒性;联合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