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崔洋 1 ; 刘克明 2 ; 魏建昆 2 ; 张召铎 2 ; 刘植义 2 ;
作者机构: 1.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农业物理生理生化研究所
2.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农业物理生理生化研究所,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农业物理生理生化研究所,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农业物理生理生化研究所,河北师范大学生物系,河北师范大学生物系 石家庄,石家庄,石家庄
关键词: 玉米小斑病;生理小种;扫描电镜
期刊名称: 华北农学报
ISSN: 1000-7091
年卷期: 1990 年 5 卷 01 期
页码: 74-77
摘要: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玉米小斑病致病真菌T、C与O三个生理小种孢子和菌丝的表面结构,发现在生理小种间,孢子、菌丝的大小,表面形态结构,产孢量等存在着某些差异.
- 相关文献
[1]海南三亚和黄淮海地区玉米小斑病菌致病性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常佳迎,刘树森,石洁,郭宁,张海剑,马红霞,杨春凤. 2020
[2]不同玉米品种对小斑病强致病力菌的抗病性检测. 赵聚莹,屈振刚,贾海民,陈丹,李术臣. 2010
[3]河北省玉米小斑病菌玉米离蠕孢dsRNA病毒的检测及带毒菌株的生物学特征. 王亚娇,栗秋生,吴玉星,李聪聪,孔令晓. 2021
[4]真菌病毒BmPV1抑制Bipolaris maydis侵染寄主作用研究. 王亚娇,及增发,栗秋生,吴玉星,韩森,孔令晓. 2024
[5]玉米叶斑病拮抗细菌的筛选及其发酵培养基优化. 鹿秀云,李社增,栗秋生,孔令晓,刘杰,马平,高胜国. 2006
[6]防治玉米叶斑病高效药剂筛选及药剂减施增效技术. 李聪聪,王亚娇,栗秋生,吴玉星,王鹏,孔令晓. 2022
[7]苯醚甲环唑和丙环唑对黄淮海夏玉米区主要叶斑病的防治效果. 郭宁,马井玉,张海剑,石洁,李坡,孙华. 2017
[8]玉米小斑病菌AFLP反应体系的优化. 冯为民,纪莉景,李聪聪,孔令晓. 2011
[9]玉米主要叶斑病生防菌的筛选与培养基优化. 鹿秀云,李社增,栗秋生,孔令晓,刘杰,马平,高胜国. 2006
[10]唇形科三个属植物花粉粒形态的比较研究. 胡彦,丁友芳,温春秀,谢晓亮,刘玉军. 2012
[11]球孢白僵菌生物学特性与其对不同昆虫侵染差异相关性分析. 曹伟平,宋健,甄伟,王金耀,冯书亮,杜立新. 2013
[12]玉米甜型突变体种皮和胚乳结构扫描电镜观察. 李洪杰,林均安. 1991
[13]球孢白僵菌不同感染方式侵染棉铃虫幼虫的毒性比较及组织病理变化. 曹伟平,王刚,甄伟,王容燕,杜立新,宋健,王金耀,冯书亮. 2011
[14]2009年河北省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组成及致病力测定. JI Li-jing,纪莉景,LI Qiu-sheng. 2011
[15]西瓜枯萎病菌小种分化及其致病性分析. KONG Ling-xiao,孔令晓,Wang Cui-xia. 2011
[16]河北省棉花枯萎菌的生理小种鉴定及AFLP分析. 王晓光,郭庆港,鹿秀云,李宝庆,李社增,马平. 2010
[17]河北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研究初报. 张淑平,潘勋,高俊全. 1992
[18]河北省玉米小斑病菌优势生理小种鉴定及ITS序列分析. 李聪聪,王亚娇,栗秋生,纪莉景,王连生,孔令晓. 2020
[19]我国小麦农家品种和近缘种对白粉病的苗期抗性. 许红星,许云峰,耿立格,安调过. 2011
[20]河北省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组成研究. 纪莉景,栗秋生,王连生,李聪聪,孔令晓.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白叶枯病菌毒素对水稻根冠细胞微丝分布的影响
作者:雷宇华;马春红;魏建昆
关键词:毒素;微丝;雄性不育细胞质;信号转导
-
冬小麦叶片自然衰老的形态及生理变化与品种和营养的关系研究
作者:崔四平;刘轶倩;王春祥;魏建昆;郭秀林;马春红;于淑池
关键词:冬小麦;叶片;衰老;凋亡
-
光照对美国芦荟组培苗生长的影响
作者:马春红;祝同娜;崔四平;郭秀林;关军锋;魏建昆;李广敏
关键词:美国芦荟;光照;组织培养
-
冠毒素和茉莉酸甲酯对诱导小麦、黑麦和高羊茅草颖花开放的效应
作者:闫芝芬;周燮;马春红;崔四平;魏建昆
关键词::小麦;黑麦;高羊茅草;茉莉酸甲酯;冠毒素;颖花;植物激素
-
复方中药“精津元”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作者:李孟军;郭秀林;王国华;李申;魏建昆
关键词:
-
三氟啦嗪(TFP)、ABA处理对小麦幼苗及悬浮培养细胞中诱导蛋白的影响
作者:俞嘉宁;张林生;高俊凤;崔四平;魏建昆
关键词:小麦;水分胁迫;干旱诱导蛋白;ABA;CaM
-
微丝骨架与信号转导研究进展
作者:雷宇华;闫芝芬;严玉平;魏建昆
关键词:微丝骨架;信号转导;肌动蛋白;连续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