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密度对晋北区大豆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张旭丽 1 ; 邢宝龙 2 ; 王桂梅 2 ; 殷丽丽 3 ;

作者机构: 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

2.;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

3.;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

关键词: 大豆;种植密度;农艺性状;经济性状;产量

期刊名称: 作物杂志

ISSN: 1001-7283

年卷期: 2017 年 03 期

页码: 127-13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为了探讨不同种植密度对大豆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确定晋北区大豆的适宜种植密度,以晋豆43号为试验材料,设置了6个不同密度处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加大,株高呈先升后降趋势,茎粗、主茎节数、分枝数、单株粒数、单株荚数、单株粒重均下降,百粒重先降后升,产量呈先增后降的趋势,适宜种植密度为21万~27万株/hm~2。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密度是优化大豆群体结构的重要措施,维持合理的种植密度,同时适当地提高单株粒重和分枝数,有利于提高大豆产量。通过SPSS曲线估计,得出种植密度与大豆产量关系的最佳预测模型是二次曲线模型y=b_0+b_1x+b_2x~2,晋北区大豆种植密度与产量关系最佳数学预测模型是y=-5762.478+791.819x-16.147x2,理论最适密度为24.5191万株/hm~2,产量为4 046.61kg/hm~2。该研究为晋北早熟区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 相关文献

[1]山西早熟夏大豆种植密度研究. 任小俊,刘小荣,吕新芸,马俊奎. 2019

[2]种植密度对大豆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武新艳,张振晓,张小虎. 2014

[3]不同行距对黍子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李海,杨如达,林凤仙,张翔宇,梁海燕. 2017

[4]种植密度对晋北区绿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殷丽丽,邢宝龙,陈晓亮. 2020

[5]不同种植密度对旱地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史向远,周静,张晓晨,李永平,籍增顺. 2012

[6]不同种植密度对高粱生长、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王劲松,杨楠,董二伟,王立革,武爱莲,丁玉川,白文斌,焦晓燕. 2013

[7]追氮水平和种植密度对谷子产量及农艺性状的效应. 杨忠,任月梅,郭瑞锋,张绶,冯婧. 2017

[8]不同品种玉米种植密度对其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张润生,白永新,李鹏,魏振飞,白宇皓,温日宇,贾新宇,张建华. 2018

[9]不同种植密度对早熟玉米‘晋单84号’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郑丽萍,田森林,李爱军,李作一,穆婷婷. 2014

[10]种植密度对不同品种玉米农艺性状·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王瑞,李中青,李齐霞,祁丽婷,王敏,任先忠. 2015

[11]不同种植密度对强盛51号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武旭,车星星,许晶,李素玲. 2016

[12]不同种植密度对向日葵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张红,郑洪元,王文浩,刘文俊,何丽芬,闫玉星. 2017

[13]不同种植密度对晋荞麦6号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靳建刚,田再芳. 2019

[14]不同群体密度对绿豆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研究. 王桂梅,邢宝龙,张旭丽,刘飞,贺美忠. 2015

[15]种植密度对机械化收获大豆底荚高度的影响. 史宏. 2017

[16]山西省大豆多点试验品系农艺性状分析. 李方舟,张海生,王军,杨婷婷,古晓红,李广信,刘晋联. 2019

[17]6个大豆品系在不同生态区的综合表现研究. 谢飒英,朱倩,贾琛,史俊东,姜南. 2019

[18]山西省南部夏播大豆区试分析. 刘博,卫玲,肖俊红,杨海峰,段学艳,陈爱萍,任瑞兰. 2018

[19]渗水降解地膜在大豆田间应用效果的综合分析. 刘延超,史树森,潘新龙,高宇,高风翔,姚建民,崔娟,王丹. 2018

[20]麦后夏播棉育种农艺与经济性状的相关与协调. 林昕. 200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