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高油玉米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李洪 1 ; 李育才 1 ; 邢宝龙 1 ;

作者机构: 1.山西省农科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

关键词: 高油玉米;含油量;群体

期刊名称: 黑龙江农业科学

ISSN: 1002-2767

年卷期: 2007 年 03 期

页码: 122-124

摘要: 高油玉米是人工创造的一种新型玉米,到目前为止在育种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已经获得了一大批含油量很高的基础群体,并且培育出了一批高油品种,新育成的杂交种不仅含油量居世界前列,而且在抗病、杭倒及丰产潜力方面均有突破,它把优质、高产、多用途和高效益有机结合起来,因而发展前途十分光明。

  • 相关文献

[1]高油玉米自交系主要性状的初步筛选. 李齐霞,李中青,祁丽婷,孙万荣,王爱平,王召菊. 2011

[2]高油玉米三利用技术的研究. 李齐霞,李中青,孙万荣,霍成斌. 2008

[3]种植密度与高油玉米子粒含油率的相关性研究. 李洪,李育才. 2008

[4]近红外光谱法快速无损识别普通、高油、超高油玉米籽粒. 张愿,张录达,白琪林,陈绍江. 2009

[5]R-ms“临高油1号”转育及超油化生产研究. 王向东,高根来,宁慧云,甄胜虎,张风琴. 2006

[6]施肥量与玉米籽粒含油率的相关性研究. 李洪. 2008

[7]运高油1号玉米新品种选育技术与栽培措施. 王安乐,陈朝辉,孙振刚,薛建兵,魏国英. 2004

[8]高油玉米三种遗传效应综合利用模式研究. 高根来,王向东. 2002

[9]大豆染色体代换系CB_4F_2回交群体的构建及聚类分析. 史宏,刘学义,任冬莲,马俊奎,任小俊,王勇,赵晶云,任海红. 2010

[10]茬口对不同专用小麦品种产量及个体和群体生长动态的影响. 樊荣平,朱杏梅,靖华,王裕智. 2007

[11]茬口对不同专用小麦品种产量及个体和群体生长动态的影响. 靖华,崔欢虎,王裕智,马爱平,亢秀丽. 2006

[12]运用半同胞轮回选择法对‘运轮1号’相关性状的改良效果分析. 党德宣,陈朝辉,林何莺,董喜才,张相斌,李圳,苏东涛,李兆斌,解翠萍. 2018

[13]发育受阻鸡群体形调控管理. 刘俊华,李温. 2001

[14]玉米核心种质群体构建与改良效果. 刘守渠,段运平,撖晓东,郭峰,任小燕. 2019

[15]144份甜玉米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李锐,白建荣,王秀红,张丛卓,张效梅,闫蕾,杨瑞娟. 2018

[16]不同密度对农大486群体结构的影响. 张中东,王璞,何雪峰,张红梅. 2004

[17]运轮1号玉米群体轮回选择改良效果. 陈朝辉,王安乐,解翠萍,董喜才,党德宣,韦晋晋,赵晋鹏. 2014

[18]锌腐酸肥料对冬小麦群体、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张兰生,张晶,党建友,王姣爱,裴雪霞,张定一. 2018

[19]基于气相色谱法的食用向日葵葵籽含油量及脂肪酸组成研究. 刘文俊,苏锐.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