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茶假眼小绿叶蝉抗联苯菊酯品系和敏感品系解毒酶活性及增效作用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李建宇 1 ; 史梦竹 1 ; 傅建炜 1 ; 王婷 1 ; 张志康 2 ;

作者机构: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2.湖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关键词: 茶假眼小绿叶蝉;联苯菊酯;抗性;解毒酶;增效作用

期刊名称: 茶叶科学

ISSN: 1000-369X

年卷期: 2016 年 36 卷 03 期

页码: 323-32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明确茶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对联苯菊酯代谢抗性相关的解毒酶,本研究采用室内生物测定和生化分析方法,比较了假眼小绿叶蝉抗联苯菊酯品系和敏感品系的3种解毒酶活性差异,并分析了3种增效剂对联苯菊酯的增效作用。解毒酶活性测定表明,茶假眼小绿叶蝉抗联苯菊酯品系羧酸酯酶(Car E)、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O-脱甲基(PNOD)、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比活力都高于敏感品系,3种解毒酶活性分别为敏感品系的2.09倍、4.34倍和1.59倍。增效剂磷酸三苯酯(TPP)、增效醚(PBO)和顺丁烯二酸二乙酯(DEM)在茶假眼小绿叶蝉敏感品系中的增效比分别为1.04、1.09、1.00,而在联苯菊酯抗性品系中的增效比分别为1.80、7.97、1.03。上述结果证明,羧酸酯酶和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活性的增强在茶假眼小绿叶蝉对联苯菊酯的抗性产生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相关文献

[1]假眼小绿叶蝉卵缨小蜂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李慧玲,林乃铨. 2008

[2]48%噻虫啉SC对茶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效及其安全性评价. 曾明森,刘丰静,王定锋,余素红,吴光远. 2010

[3]48%噻虫琳SC对茶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效及其安全性评价. 曾明森,刘丰静,王定锋,余素红,吴光远. 2010

[4]生态诱虫板对茶假眼小绿叶蝉和黑刺粉虱的控制效果. 刘丰静,曾明森,王庆森,吴光远. 2010

[5]亚致死剂量联苯菊酯对茶尺蠖子代生长发育的影响. 刘丰静,李良德,李慧玲,曾明森,吴光远. 2019

[6]联苯菊酯茶园残留与使用安全性. 吴光远,曾明森,夏会龙,马香娟,王庆森,王文建,陈忠林. 2013

[7]4种不同类型农药茶园使用效果综合评价. 曾明森,刘丰静,王定锋,吴光远. 2014

[8]茶假眼小绿叶蝉的抗性监测及不同地区的敏感性差异. 李建宇,史梦竹,傅建炜,游泳,郑丽祯,林涛,杨小完. 2015

[9]茶园抗性与敏感种群茶小绿叶蝉的iTRAQ蛋白质组学分析. 李良德,刘丰静,李慧玲,李金玉,王定锋. 2022

[10]土荆芥生物总碱对家蝇的毒杀作用及药剂敏感性的影响. 赵建伟,魏辉,赵士熙,吴玮,占志雄. 2007

[11]几种杀菌剂及其混配剂对香蕉枯萎病菌的毒力测定. 杜宜新,杨秀娟,阮宏椿,朱春雨,陈福如. 2008

[12]龙眼多糖对S_(180)肉瘤的抑制作用研究. 郑少泉,郑金贵. 2009

[13]土荆芥精油对5种杀虫剂毒力的影响. 赵建伟,田厚军,林硕,陈艺欣,陈勇. 2023

[14]鲜食玉米田除草剂助剂的筛选及其增效作用. 甘林,苏光秋,代玉立,韦忠耿,杨秀娟. 2021

[15]酶抑制剂与杀虫剂混配对黄曲条跳甲抗药性的抑制作用. 周先治,吴刚. 2005

[16]水稻稻纵卷叶螟防治药剂增效配方筛选与应用. 邱良妙,刘其全,汪进仕,卢学松,占志雄. 2018

[17]球形芽孢杆菌Bs-8093对抗生素的抗性. 周先治,刘波,张青文,卓侃. 2006

[18]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闽恢3301稻瘟病抗性. 田大刚,杨小双,陈子强,陈在杰,林艳,王锋. 2019

[19]水稻品种(组合)抗褐飞虱鉴定技术规程. 邱良妙,陈爱华,刘其全,施龙清,占志雄. 2020

[20]烟粉虱对吡虫啉的室内抗性发展动态及其生化机制. 郑宇,姚凤銮,丁雪玲,赵建伟,何玉仙.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