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不同成熟期番石榴果实香气成分变化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邱珊莲 1 ; 张少平 1 ; 林宝妹 1 ; 张帅 1 ; 洪佳敏 1 ; 吴妙鸿 1 ; 郑开斌 1 ;

作者机构: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研究所

关键词: 番石榴;成熟期;香气组分;醛类;萜烯类

期刊名称: 江苏农业科学

ISSN:

年卷期: 2021 年 013 期

页码: 162-16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探究番石榴不同成熟期果实香气组成,旨在为番石榴果实适时采收、品质评价及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水蜜、珍珠、本地、西瓜、红宝石5个番石榴品种始熟期、成熟期及完熟期的果实进行香气组分分析。结果表明,从水蜜始熟果、成熟果、完熟果中分别鉴定出19、12、8种化合物,珍珠鉴定出22、11、5种化合物,本地鉴定出14、11、11种化合物,西瓜鉴定出17、11、5种化合物,红宝石鉴定出21、19、12种化合物。各品种果实香气成分种类均随成熟度增加而下降,始熟果均以萜烯类物质为主要香气成分,含量范围为77.13%94.85%,红宝石含量最高;完熟果均以醛类物质为主要香气成分,含量范围为82.56%96.79%,珍珠含量最高。从始熟期至成熟期,白肉型品种(水蜜、珍珠、本地)的果实醛类物质含量大幅增加,萜烯类含量急剧下降;红肉型品种(西瓜、红宝石)的果实萜类、醛类含量变化趋势较缓。各品种始熟果中萜烯类物质均由单萜类和倍半萜类组成,倍半萜类种类较丰富,白肉型品种始熟果中倍半萜类物质总含量远高于单萜类,红肉型两者差异不大;始熟果的单萜类主成分为β-罗勒烯,倍半萜类主成分为石竹烯,白肉型品种石竹烯含量高于β-罗勒烯,红肉型品种反之。完熟果中醛类物质主要成分为己醛或3-己烯醛。

  • 相关文献

[1]茉莉花JsGGPPS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与表达分析. 孙君,林浥,俞滢,陈静,姚雪倩,陈桂信,叶乃兴. 2016

[2]遮荫对夏暑乌龙茶主要内含化学成份及品质的影响. 张文锦,梁月荣,张应根,陈常颂,张方舟. 2007

[3]乌龙茶做青过程中香气组成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品质的关系. 黄福平,陈荣冰,梁月荣,陈伟,陆建良,陈常颂,游小妹. 2003

[4]福州3个鲜食橄榄品种(系)的果实品质特征与香气组分分析. 赖瑞联,冯新,陈瑾,陈义挺,吴如健. 2020

[5]'春闺'与'福云6号'乌龙茶香气组分差异研究. 李鑫磊,邓慧莉,钟秋生,游小妹,阮其春,单睿阳,林郑和,陈常颂. 2021

[6]做青强度对乌龙茶品质及其香气组成的影响. 黄福平,陈荣冰,陈伟,陈常颂,游小妹. 2001

[7]瑞香与名优乌龙茶品种香气特征比较. 游小妹,黄福平,陈荣冰,陈常颂. 2002

[8]存放一年‘春闺’与‘福云6号’闽南乌龙茶香气特征研究. 李鑫磊,邓慧莉,徐锦斌,孔祥瑞,钟秋生,游小妹,单睿阳,林郑和,陈常颂. 2022

[9]不同湿度做青环境对乌龙茶香气的影响. 张方舟,陈荣冰,李元钦,江福英. 1999

[10]不同工艺制法对茶叶风味品质化学轮廓的影响. 陈林,陈键,陈泉宾,张应根,宋振硕,王丽丽,尤志明. 2016

[11]茶树新品系DG-12-6的乌龙茶香气分析. 游小妹,陈志辉,林郑和,单睿阳,钟秋生,陈常颂. 2019

[12]政和白茶不同泡法对其茶汤香气、糖类组分影响研究. 吴秀秀,周雅贞,李鑫磊,陈常颂,林黎,邱祥贵. 2023

[13]存放一年'春闺'与'福云6号'闽南乌龙茶香气特征研究. 李鑫磊,邓慧莉,徐锦斌,孔祥瑞,钟秋生,游小妹,单睿阳,林郑和,陈常颂. 2022

[14]番石榴4个品种叶和幼果的生物活性和酚类成分研究. 吴妙鸿,邱珊莲,林宝妹,张帅,洪佳敏,郑开斌. 2021

[15]8个番石榴品种的转录组测序. 张丽梅,陈钟佃,张朝坤,魏秀清,许家辉. 2021

[16]不同成熟期番石榴果实品质特征与评价. 邱珊莲,林宝妹,张少平,张帅,洪佳敏,郑开斌. 2020

[17]5个番石榴品种果实食用品质和香气特征分析. 邱珊莲,林宝妹,郑开斌. 2023

[18]番石榴焦腐病菌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吴敏亮,张溢溪,兰成忠,刘裴清,李本金,陈庆河,翁启勇. 2013

[19]不同品种番石榴花的挥发性成分分析. 林宝妹,邱珊莲,郑开斌,吴妙鸿,洪佳敏,张帅. 2023

[20]闽南本地番石榴种质资源品比试验. 张朝坤,陈天佑,康月惠,康仕成,张丽梅.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