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高粱植株表面温度日变化规律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杜瑞恒 1 ; 籍贵苏 1 ; 侯升林 1 ; 魏志敏 1 ; 王新玉 1 ; 吕芃 1 ; 李顺国 1 ; 牛维博 2 ; 林士强 2 ;

作者机构: 1.国家谷子改良中心河北省杂粮研究重点实验室

2.河北久信电子

关键词: 高粱;体表温度;日变化;规律

期刊名称: 河北农业科学

ISSN: 1008-1631

年卷期: 2007 年 11 卷 01 期

页码: 13-16

摘要: 以4种高粱类型中的12个材料为试材,用多探头温度自动测定记录仪研究了高粱植株表面温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高粱植株表面温度变化分低温稳定阶段、稳定上升阶段、高温波动定阶段、波动下降阶段和稳定下降阶段5个阶段。午间的高温波动定阶段是研究冠气温差的最佳时段,但存在温度浮动大而且频繁的特点,温度波动易导致试验误差。在温度稳定上升阶段,品种间以及品种与气温的差异表现相当稳定,重复率较高,此阶段也可以作为研究植株体表面温度和气温差异的合适阶段。不同高粱类型间、品种间表面温度存在差异,且在一日当中品种间温度差异表现不尽相同;午间温度低的品种,在温度上升阶段升温较快,品种间差异比午间还要高。这一研究结果为认识高粱的体表温度特征和利用体表温度作为筛选高粱抗旱、高产基因型的指标奠定了基础。

  • 相关文献

[1]铜、锌、铅和镉复合污染对番茄生长和重金属累积规律的影响. 茹淑华,张国印,贡冬梅,孙世友,王凌,耿暖. 2013

[2]出路在改革 效益在管理. 王淑珍. 1997

[3]重金属Cu、Zn、Pb和Cd在土壤-萝卜系统中的迁移累积规律. 茹淑华,张国印,孙世友,王凌,耿暖. 2013

[4]梨枝条水分及年变化规律调查. 陈湖,张新生,朱淑梅. 2001

[5]鉴定能源高粱耐盐性的方法探讨. Guisu JI,籍贵苏. 2011

[6]我国高粱育种方法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侯升林,籍贵苏,杜瑞恒,吕芃. 2005

[7]发展夏播高粱的优势分析. 杜瑞恒. 2004

[8]高粱抗蚜基因的遗传分析和SSR标记定位. 常金华,夏雪岩,张丽,李荣改,刘国庆,罗耀武. 2006

[9]高粱苗期耐盐性转录组分析和基因挖掘. 董明,再吐尼古丽·库尔班,吕芃,杜瑞恒,叶凯,侯升林,刘国庆. 2019

[10]饲用高粱应用于反刍动物生产的潜力. 张尚雄,王显国,玉柱,冯葆昌,邱淑彬,李源,刘贵波,刘忠宽. 2017

[11]高粱种植经济效益与农户种植高粱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赵文庆,刘猛,夏雪岩,李顺国,孙立永. 2020

[12]钙钠离子对高粱和小麦乙烯释放的影响. 张敬贤,M.B.Kirkham. 1990

[13]旱稻、高粱属间杂交紫色性状遗传分析. 李慧敏,李道亨,赵凤梧,刘冬成,张爱民. 2006

[14]高粱品种生态适应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李桂英,柯福来,朱凯,董立,邹金秋,游光霞,王智,韩粉霞,程汝宏. 2023

[15]干旱胁迫对不同高粱品种生理特性的影响. 郭晓丽,时丽冉,王广才,李明哲. 2013

[16]禾本科杂粮作物养分高效机理及指标研究进展. 王京新,赵宇,夏雪岩,崔纪菡,魏志敏,李顺国. 2024

[17]高粱地方种质资源表型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 牛雪婧,王新栋,王金萍,孙娟,郄彦敏,王丽娜,耿立格. 2024

[18]高粱抗蚜研究进展. 刘国庆,杜瑞恒,侯升林,吕芃,籍贵苏,李素英. 2012

[19]中国高粱产业和种业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 李顺国,刘猛,刘斐,邹剑秋,陆晓春,刁现民. 2021

[20]旱稻(Oryza sativa)/稗草(Echinochloa caudata)//高梁(Sorghum bicolor)三属杂种表现及分析. 赵凤梧,李慧敏,马俊永,赵明,张桂芳,王美云. 200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