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稻鸭共作生态种养技术探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林浩群 1 ;

作者机构: 1.广东省揭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揭阳分院

关键词: 生态种植;有机稻米;肉鸭;稻鸭共作

期刊名称: 农业工程技术

ISSN: 1673-5404

年卷期: 2024 年 44 卷 005 期

页码: 27-28

摘要: 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生态种养循环农业的模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作为一种新的循环农业技术模式,稻鸭共作不仅可以提升种植经济效益,实现一种一养,一田两收;同时还能有效减少农药化肥的施用、提升有机稻米和肉鸭的质量,兼具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稻鸭共作生态种养模式主要是在水稻营养生长阶段,利用肉鸭杂食性的天性,清除田间福寿螺、杂草和田间害虫,科学减少农药的使用.通过全天候的鸭稻共育,借助肉鸭在田间的持续活动,强化水稻栽培的效果,提升稻田的通风透光能力,加快水稻养分的正常输送;稻田也为肉鸭提供广阔的栖息、活动和觅食场所,两者互利共生提高农田利用效率.在水稻收割以后,肉鸭可以回田清理落田谷,减少落田谷对下茬作物的影响,同时实现肉鸭育肥.基于此,该文以广东揭阳农业科学研究所和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揭阳分院展示的新技术为例,分析稻鸭共作生态种植方法,以便为今后的农业生态作业提供合理的借鉴.

  • 相关文献

[1]稻鸭共作与圈养模式对麻鸭生长性能影响的比较研究. 冯杯仪,王国霞,刘文俊,郑春田,张亚男,王爽,夏伟光,金成龙,吕艳涛,陈伟. 2024

[2]益长素、甘露寡糖替代金霉素对肉鸭生长、屠体和免疫性能的影响. 杜有崟.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