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水稻幼穗离体培养植株再生率的遗传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褚启人 1 ;

作者机构: 1.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关键词: 幼穗培养;体细胞无性系;品种改良;基因效应

期刊名称: 上海农业学报

ISSN: 1000-3924

年卷期: 1990 年 03 期

页码: 1-9

摘要: 提高植株再生率是体细胞遗传研究的重要课题。本项研究以桂朝,IR36,南京11号,IRGA 409,Tetep,Costa Rica 1119,Cica 6,Cica 8,Lemont及Short Tetep等10个水稻品种为材料,按完全区组设计种植上述品种,并采集适龄幼穗离体培养,比较了植株再生率的品种间差异。结果表明:品种(即遗传型)的平均再生率呈显著差异。作者从上述10个品种中选取了易培养及难培养的四个亲本,配制4×4完全双列杂交,取其F_1,F_2,F_3和回交世代(P_1F_1及P_2F_1)进行幼穗培养。并以世代平均数法(Gamble,1962)进行性状的遗传分析,数据以SAS软件处理、IBM-AT微机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显性基因效应(d)及上位效应(aa,dd)是构成世代平均数变异的主要因素。按亲子回归法计算的遗传力估计值为0.25。作者认为,在进行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研究时,应选用易培养的亲本为外植体的供试材料。

  • 相关文献

[1]水稻幼穗继代培养体细胞无性系的性状变异. 范惠琴,杨竹平,席佩君,褚启人. 1992

[2]水稻杂种幼穗培养衍生后代的性状分离及变异(英文). 褚启人. 1992

[3]水稻体细胞同源四倍体无性系诱导及遗传特性. 蒋震涛,范昆华,张建军,章振华. 1993

[4]水稻体细胞再生植株后代酯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遗传变异. 沈革志,章振华. 1990

[5]大麦节间长度的杂种优势及基因效应分析. 李承道,黄培忠,刘玉芳,马俊虎,陈如梅. 1993

[6]桃的栽培价值和发展概况. 苏明申,叶正文,李胜源,任兴铭,管帮超,吴钰良,常宝华. 2008

[7]食用菌核质杂种研究现状及遗传机制. 宋春艳,宋晓霞,张美彦,陈明杰,尚晓冬,谭琦. 2024

[8]糯玉米的起源、分类、品种改良及产业发展. 王义发,汪黎明,沈雪芳,张璧,郑洪建. 2007

[9]草莓生物技术育种研究进展. 高清华,张学英,叶正文. 200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