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徐小万 1 ; 黄旺平 1 ; 吴智明 2 ; 李涛 1 ; 李颖 1 ; 王恒明 1 ;
作者机构: 1.广东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
2.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园艺园林学院
关键词: 辣椒;胞质雄性不育系;恢复系;分子标记筛选
期刊名称: 广东农业科学
ISSN: 1004-874X
年卷期: 2015 年 42 卷 23 期
页码: 139-14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利用SCAR引物对359份未知育性的辣椒进行恢复基因的鉴定,结果显示,有35份材料有恢复基因特异条带,占比9.75%。恢复基因主要分布在小果型的辣味型品种和部分长果型(牛角形、羊角形)品种中。品种果实越大(横径越大)恢复基因越少,出现育性不稳定的比例也越高,即雄性不育系与亲缘关系较近的品种杂交易恢复,与亲缘关系较远的品种杂交易保持相一致。
- 相关文献
[1]辣椒恢复系选育及三系配套研究. 王恒明,罗少波,李颖,徐小万,郭汉权. 2009
[2]辣椒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CAPS标记的PARMS转换及其应用. 陈金金,赵威,徐小万,衡周,王恒明,吴智明,徐晓美. 2025
[3]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水稻恢复系的稻瘿蚊抗性. 柳武革,王丰,肖汉祥,刘振荣,李金华,廖亦龙,朱满山,黄慧君,黄炳超,张扬. 2010
[4]利用MAS技术培育高抗稻瘟病的杂交水稻恢复系航恢1173. 孙大元,周丹华,肖武名,杨祁云,王慧,张建国,陈志强. 2014
[5]籼型水稻恢复系广恢305的选育及利用. 李曙光,王福军,梁世胡,顾海永,罗文永,曹华盛,陈国荣,何高,李传国,张其文. 2021
[6]籼型杂交稻恢复系动态株型与光能利用率评价. 王丰,廖亦龙,柳武革,刘迪林,曾学勤,傅友强,朱满山,李金华,付崇允,马晓智,霍兴. 2021
[7]杂交水稻育种成就与展望-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杂交水稻研究50年回顾. 王丰. 2020
[8]杂种优势预测方法存在问题及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 李宏,黄道强,赖穗春,王志东,周德贵,王重荣,周少川. 2014
[9]优质水稻骨干品种五山丝苗的选育及应用. 黄道强,周少川,王重荣,李宏,王志东,周德贵,陈宜波,赵雷,龚蓉,潘阳阳. 2023
[10]杂交籼稻恢复系稻米淀粉RVA谱特征相关及聚类分析. 朱满山,符福鸿,黄慧君,王丰,柳武革,刘振荣,李金华,黄德娟,廖亦龙,陈建伟. 2008
[11]类回交育种的思考及拓展. 李宏,周少川,黄道强,王志东,周德贵,王重荣. 2017
[12]籼稻恢复系广恢122及其系列组合的选育与应用. 符福鸿,李传国,黄慧君,梁世胡,王丰,黄德娟. 2003
[13]抗稻瘟病水稻恢复系航恢1179的选育及应用. 肖武名,罗立新,王慧,刘永柱,郭涛,梁克勤,黄明,王加峰,汪文娟,杨祁云,陈志强. 2017
[14]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抗稻瘟病恢复系R1198. 肖武名,罗立新,孙大元,刘永柱,王慧,张建国,郭涛,杨祁云,陈志强. 2014
[15]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聚合Pi-1和fgr基因改良水稻恢复系. 王丰,柳武革,刘振荣,朱小源,李金华,廖亦龙,朱满山,黄慧君,杨健源. 2010
[16]辣椒杂交一代与其亲本基因差异的初步研究. 王得元. 2004
[17]辣椒疫病抗病性状的SRAP标记. 曾莉,徐小万,李颖,罗少波,王恒明,田永红. 2011
[18]辣椒MSAP技术体系的优化与构建. 徐小万,李颖,罗少波,王恒明,田永红. 2012
[19]粤椒1号辣椒种子纯度的RAPD检测研究. 王得元,王永飞. 2001
[20]辣椒抗青枯病转基因育种研究. 李颖,李乃坚,余小林,王得元,袁四清,王恒明. 200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茄子新品种紫玉1号的选育
作者:李植良;孙保娟;李涛;黎振兴;游倩;衡周;宫超
关键词:茄子;紫玉1号;一代杂种
-
辣椒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CAPS标记的PARMS转换及其应用
作者:陈金金;赵威;徐小万;衡周;王恒明;吴智明;徐晓美
关键词:辣椒;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高通量;分子标记辅助选育
-
辣椒雄性不育分子研究进展
作者:徐晓美;衡周;王恒明;孙启迪;徐小万
关键词:辣椒;核雄性不育;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分子标记
-
茄子种质资源表型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
作者:江姚兰;陈冠龙;李涛;孙保娟;李植良;游倩
关键词:茄子;种质资源;表型评价
-
葫芦科作物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作者:程晓欣;闫晋强;翟许玲;吴智明;江彪
关键词:葫芦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
-
不同砧木嫁接番茄对酶活和激素含量的影响
作者:梅文宇;黎振兴;陈兴平;宫超;孙保娟;徐伟杰;曾果;李涛
关键词:嫁接;番茄;砧木;氧化酶;植物激素;亲和性
-
青枯菌Ⅲ型效应蛋白调控植物免疫研究进展
作者:吴幕绵;陈舒婷;李涛;黎振兴;麦培婷;郝彦伟;宫超
关键词:青枯菌;青枯病;Ⅲ型分泌系统;效应蛋白;靶标蛋白;致病性;免疫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