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氮肥减施对不同品种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华玉晨 1 ; 解国庆 1 ; 范书华 1 ; 王艳 1 ; 张丽微 1 ; 赵云彤 1 ; 时新瑞 1 ; 董清山 1 ;

作者机构: 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

关键词: 马铃薯;氮肥;生长;产量

期刊名称: 中国马铃薯

ISSN: 1672-3635

年卷期: 2023 年 004 期

页码: 329-337

摘要: 中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消耗了全球35%的化肥,大量且不合理的化肥投入导致种植成本增加。随着农药化肥双减政策的推出,如何减少氮肥投入的同时确保粮食稳产,已是马铃薯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选育和推广氮素高效吸收和利用的马铃薯品种是实现中国马铃薯生产可持续健康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试验以‘东农310’‘兴佳2号’‘牡育薯3’‘早大白‘’中薯早35’和‘麦肯1号’为供试材料,设置3个施肥梯度分别为无氮(0)、低氮(90 kg/hm~2)和常规氮(180 kg/hm~2),综合分析其氮素积累与氮效率差异。在块茎形成期和块茎膨大期随着氮肥的施入整体可显著升高大部分马铃薯品种的干物质积累量和株高。在低氮处理下,‘兴佳2号’和‘中薯早35’产量显著高于其他4个品种(‘麦肯1号’除外,‘麦肯1号’与‘兴佳2号’二者差异不显著)。在低氮和常规施氮处理下,‘东农310’的氮素吸收效率较高,分别为7.26%和7.49%,但其氮素农学利用率和氮素偏生产力较低,并且其产量与其他品种相比并未有显著的优势,其干物质积累量较多,可能由于其所积累的氮素主要转运到地上植株。‘牡育薯3’和‘中薯早35’在N 90 kg/hm~2处理下的氮素农学利用率较高分别为75.42和96.38 kg/kg,说明这两个品种随着氮肥的施入,产量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中薯早35’在N 90 kg/hm~2处理下的氮素偏生产力最高为219.36 kg/kg。对光合色素的研究发现,块茎形成期的光合色素含量高于块茎膨大期,‘麦肯1号’有更长的光合作用持续时间。因此,在氮肥减施的情况下,‘兴佳2号’和‘中薯早35’可达到较高的产量水平,‘东农310’的氮素吸收效率能力较强,但产量相对较低。

  • 相关文献

[1]不同氮肥用量对寒地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王士强,赵海红,王丽萍,顾春梅,赵黎明,王贺,那永光. 2015

[2]不同氮肥配施对马铃薯块茎形成及发育的影响. 孙磊,邰枫,张亮,于洪涛,苏航,毕诗婷. 2018

[3]水肥一体化条件下马铃薯氮肥精准施用. 范书华,董清山,解国庆,王艳,赵云彤,孟祥海. 2021

[4]施氮水平对不同淀粉型马铃薯块茎产量和淀粉品质的影响. 李勇,吕文河,吕典秋,宿飞飞,李辉,胡林双,杨焕春,刘振宇,王绍鹏,刘尚武. 2019

[5]中国马铃薯不同产区氮肥利用率的比较分析. 于静,熊兴耀,高玉林,王贵江,王万兴,吕和平,朱杰华,石瑛,杨艳丽,汤浩,董道峰,樊明寿. 2019

[6]不同程度干旱胁迫对马铃薯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焦志丽,李勇,吕典秋,王晶英. 2011

[7]三种药剂对马铃薯发芽出苗的影响. 李鹤鹏,于洪涛,丁俊杰,杨新春,符强,高雪冬,石运强,沈海军. 2022

[8]环境因子对马铃薯致病立枯丝核菌AG-3融合群生长的影响. 杨帅,闵凡祥,高云飞,郭梅,王文重,魏琪,董学志,吕典秋. 2016

[9]优质香型粳稻绥粳4号精确定量氮肥技术研究. 魏中华. 2012

[10]不同种植密度与氮肥施用量对春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赵杨,杨德光,钱春荣,王俊河,史晓璐,徐晓波. 2013

[11]不同施氮水平和方式对大麦养分吸收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刘双全,李玉影,姬景红,佟玉欣,刘晓莉,徐猛. 2012

[12]包膜控释尿素对寒地水稻产量与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刘忠新,孙磊,吴英,刘玉林. 2009

[13]叶龄诊断施肥法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聂守军,史冬梅,谢树鹏,刘静. 2009

[14]氮肥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孙兴荣,卞景阳,刘琳帅,任翠梅,杨丽,顾鑫. 2019

[15]不同时期高氮施肥对大豆光合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牟保民,刘雅,郑殿峰,冯乃杰,项洪涛,靳丹,王诗雅,刘美玲. 2021

[16]浅谈氮肥对水稻秧苗素质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黄成亮. 2018

[17]施氮量对不同秧苗素质垦粳5号产量的影响. 黄成亮. 2018

[18]氮肥对寒地水稻齐穗后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马波,金正勋,刘传增,胡继芳,袁明,王俊强,王宇先. 2012

[19]黑龙江省半干旱区秸秆还田与氮肥配施对玉米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徐妍,王宇先,赵蕾,于海林,王冰雪,刘悦,兰英. 2023

[20]不同氮肥施用量对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产量的影响. 申晓慧.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