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基于转录组测序技术的黄唇鱼SSR分子标记筛选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赵彦花 1 ; 区又君 2 ; 温久福 2 ; 李加儿 2 ; 周慧 2 ;

作者机构: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

2.null

关键词: 黄唇鱼;SSR分子标记;转录组测序;功能注释;多态性

期刊名称: 南方农业学报

ISSN: 2095-1191

年卷期: 2019 年 009 期

页码: 2078-208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筛选出可用于黄唇鱼(Bahaba flavolabiata)遗传资源评价及亲缘鉴定的SSR分子标记,为开展其保护遗传学研究打下基础.[方法]利用Illumina HiSeq 4000测序平台对野生黄唇鱼样本进行转录组测序,采用TGICL对转录组数据进行聚类去冗余以获得Unigene,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功能注释分类、代谢通路和SSR特征分析等.[结果]黄唇鱼混合组织的转录组测序共获得13.43 Gb数据,经组装并去冗余后获得65047条Unigenes.采用BLAST对组装获得的Unigenes进行七大功能数据库(NR、NT、GO、COG、KEGG、Swissprot和Interpro)注释,结果共有55583条Unigenes被注释(占85.45%).通过MISA对黄唇鱼的Unigene进行SSR搜索,共检测到29797个SSR位点分布于19664条Unigenes中.SSR位点分布类型及其特征分析结果显示,最主要的重复类型为二核苷酸重复基元(11855个,占39.79%),其次是单核苷酸重复基元(9695个,占32.54%)和三核苷酸重复基元(6663个,22.36%),而四核苷酸、五核苷酸和六核苷酸重复基元的数量相对较少.二核苷酸重复基元类型中重复最多的基序是AC/GT(8355条),在三核苷酸重复基元类型中重复最多的基序是AGG/CCT(1866条).从随机选取的186对SSR引物中,最终筛选出47对扩增稳定性好且具有多态性的SSR引物,以二核苷酸和四核苷酸重复基元的扩增结果居多.[结论]通过转录组测序能有效筛选出具有多样性的黄唇鱼SSR分子标记,可为黄唇鱼的遗传多样性分析、亲缘鉴定和遗传图谱构建等后续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 相关文献

[1]野生黄唇鱼Bahaba flavolabiata肌肉和鳔营养成分的分析与评价. 区又君,廖锐,李加儿,勾效伟. 2010

[2]黄唇鱼(Bahaba flavolabiata)的全基因组测序和基因组特征研究. 区又君,温久福,李加儿,梁洪海. 2020

[3]基于微卫星标记的黄唇鱼遗传多样性研究. 赵彦花,区又君,温久福,李加儿,周慧. 2019

[4]黄唇鱼、大黄鱼、丁氏皱和棘头梅童鱼的形态差异和判别分析. 廖锐,区又君,勾效伟,李加儿. 2009

[5]黄唇鱼矢耳石的生长特性及与鱼体生长的关系. 区又君,廖锐,李加儿,勾效伟. 2013

[6]采用耳石日轮研究珠江口黄唇鱼幼鱼的产卵期及生长. 区又君,廖锐,李加儿,勾效伟. 2014

[7]黄唇鱼消化系统组织结构及黏液细胞分布特征. 赵彦花,区又君,李加儿,温久福,周慧. 2019

[8]黄唇鱼声谱特征的初步分析. 张丝雨,张琳玲,黄洪辉,郭少忠. 2018

[9]4种石首鱼耳石形态特征的比较. 区又君,廖锐,李加儿,李刘冬,勾效伟. 2012

[10]黄唇鱼的耳石形态和微结构特征. 区又君,廖锐,李加儿,勾效伟. 2011

[11]耳石形态在黄唇鱼、大黄鱼、丁氏(鱼或)和棘头梅童鱼种类识别中的应用. 区又君,廖锐,李加儿,勾效伟. 2012

[12]耳石形态在黄唇鱼、大黄鱼、丁氏鱴和棘头梅童鱼种类识别中的应用. 区又君,廖锐,李加儿,勾效伟. 2012

[13]黄唇鱼、大黄鱼、丁氏■和棘头梅童鱼的形态差异和判别分析. 廖锐,区又君,勾效伟,李加儿. 2009

[14]传统咸干鲅鱼自然风干过程细菌菌群变化. 简冲,赵玉然,刘淇,李西峰,曹荣. 2022

[15]牙鲆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 庞仁谊,宋文涛,高峰涛,廖小林,赵永伟,牛余泽,王磊,赵文,田永胜,陈松林. 2012

[16]基于转录组测序的圆口铜鱼微卫星标记筛选. 李学梅,吴兴兵,杨德国,朱永久. 2021

[17]基于转录组测序探究乌鳢皮肤白化的分子机制. 李岩,周燕,雷骆,苏建,樊威,罗煜,李俊婷,高贺,周朝伟. 2022

[18]利用RNA-Seq技术分析草鱼生长性状相关基因和SNP标记. 孙雪,李胜杰,姜鹏,杜金星,周家辉,白俊杰. 2021

[19]基于银鲳RNA-seq数据中SR标记的信息分析. 刘磊,彭士明,高权新,张晨捷,施兆鸿. 2016

[20]壬基酚致红鲫发育畸形的机制. 田雨苏,孙远东,欧密,刘雨芳,崔小娟,周定港,车文安,陈昆慈.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