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连续种植不同绿肥作物的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可蚀性特征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张钦 1 ; 于恩江 1 ; 林海波 1 ; 张爱华 1 ; 陈正刚 1 ; 朱青 1 ; 曹卫东 1 ; 姚单君 1 ;

作者机构: 1.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农业部贵州耕地保育与农业环境科学观测试验站;贵州大学;贵州省土壤肥料工作总站;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关键词: 土壤团聚体;绿肥;稳定性;可侵蚀性

期刊名称: 水土保持研究

ISSN: 1005-3409

年卷期: 2019 年 26 卷 02 期

页码: 9-1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探讨连续种植绿肥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以箭筈豌豆(Vicia sativa L.)、肥田萝卜(Raphanus sativus L.)、蓝花苕子(Vicia cracca L.)、毛叶苕子(Vicia villosa Roth)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连续种植不同绿肥作物下的土壤团聚体组成、稳定性及可蚀性特征。结果表明:连续种植绿肥能够提高不同粒径土壤机械稳定性、水稳性团聚体含量,肥田萝卜主要提高>2 mm粒径的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含量、>5 mm粒径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毛叶苕子、蓝花苕子主要提高0.25~2 mm粒径的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含量,蓝花苕子主要提高了0.25~5 mm粒径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并且,连续种植绿肥有利于形成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0.25 mm),>5 mm粒级的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增加对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积累的影响较为突出,其中,毛叶苕子的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最高。另外,连续种植肥田萝卜、毛叶苕子有利于土壤平均重量直径和几何平均直径的提升。同时,连续种植绿肥较清耕显著降低了土壤团聚体破坏率29%~38.17%,土壤团聚体破坏率表现为毛叶苕子<肥田萝卜<蓝花苕子<箭筈豌豆。除此之外,连续种植绿肥对土壤可侵蚀因子(K)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肥田萝卜<毛叶苕子<箭筈豌豆<蓝花苕子,虽然土壤可侵蚀因子(K)与绿肥作物品种间的规律不显著,但是其与土壤团聚体的关系很密切,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越高,土壤平均重量直径、几何平均直径越大,可蚀性K值越低,团聚体破坏率越低,土壤结构的稳定性、抗侵蚀性越好。

  • 相关文献

[1]连续种植不同绿肥作物的土壤团聚体空间分布及稳定性特征. 张钦,于恩江,林海波,张爱华,陈正刚,朱青,曹卫东,姚单君,魏全全. 2018

[2]连续种植不同绿肥作物耕层的土壤团聚体特征. 张钦,于恩江,林海波,张爱华,陈正刚,朱青,曹卫东,朱大雁. 2019

[3]长期不同施肥和耕作对坡耕地黄壤团聚体组成及有机碳的影响. 白怡婧,刘彦伶,李渝,黄兴成,张雅蓉,蒋太明,秦松. 2021

[4]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其有机碳分布特征的影响. 张艳,刘彦伶,李渝,蒋太明,白怡婧,张萌,张雅蓉,黄兴成,张文安. 2021

[5]长期不同轮作模式对黄壤团聚体组成及有机碳的影响. 白怡婧,刘彦伶,李渝,黄兴成,张雅蓉,蒋太明,秦松. 2021

[6]贵州绿肥的发展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陈旭晖. 1999

[7]贵州地产玄参土壤团聚体特征. 张家春,张珍明,黄冬福,罗文敏,洪江. 2015

[8]光叶苕子与化肥减量配施对土壤肥力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陈正刚,崔宏浩,张钦,李剑,朱青,张箐,赵崇平. 2015

[9]翻压绿肥条件下化肥减量对玉米养分利用效益的影响. 陈正刚,李剑,王文华,朱青,卢松,崔宏浩. 2014

[10]贵州旱地绿肥箭筈豌豆种质资源筛选与评价. 张爱华,张钦,陈正刚,崔宏浩,林海波,朱青,杨念龙,张箐. 2016

[11]贵州旱地玉米绿肥与氮磷钾化肥的效益研究. 陈正刚,田晓琴,李剑,张箐,向明贵,杨念龙,朱青. 2010

[12]留种型苕子种质资源筛选与评价. 陈正刚,张钦,崔宏浩,林海波,朱青,宋启堃,胡萍,宋兴香. 2015

[13]绿肥与秸秆混合还土效果试验. 孙锐锋,李剑,肖厚军,邓敏,徐彬,杨林. 2007

[14]不同有机肥对茶园主要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杨林,刘慧龙,张钦,魏成熙,易维洁. 2015

[15]贵州旱地绿肥肥田萝卜种质资源筛选与评价. 张钦,陈正刚,崔宏浩,林海波,朱青,宋启堃,胡萍,宋兴香. 2016

[16]乌蒙山区以绿肥制备干草的经济效益分析. 靳毅,李小冬,甘小波,杨晓风,何龙,吴佳海,张藴薇. 2018

[17]适应贵州黄壤生长的高氮绿肥品种筛选. 芶久兰,魏全全,张萌,肖厚军,陈龙,秦松. 2019

[18]翻压光紫花苕减施化肥对玉米干物质量、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杨爽,吴兴洪,张钦,张爱华,陈正刚,朱青. 2017

[19]烤烟绿肥的研究进展. 廖恒,况胜剑,王文华,张钦,张爱华,崔宏浩,姚单君. 2021

[20]生物炭与绿肥配施对不同粒径黄壤无机氮含量及其贡献率的影响. 陈云梅,赵堂甫,赵欢,肖厚军,谢婷婷,胡岗,秦松.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