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1960年以来太湖水生植被演变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赵凯 1 ; 周彦锋 2 ; 蒋兆林 3 ; 胡娟 4 ; 张秀山 4 ; 周洁 4 ; 王国祥 1 ;

作者机构: 1.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

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3.江苏省太湖渔业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4.安庆师范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关键词: 太湖;水生植被;植被演变;植被管理;水草收割

期刊名称: 湖泊科学

ISSN: 1003-5427

年卷期: 2017 年 29 卷 02 期

页码: 351-36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太湖的富营养化污染日益严重,针对太湖水生植被的研究工作非常重要,然而全面的太湖水生植被调查已经有将近二十年未见报道.基于2014年夏季全湖水生植被调查结果,结合历史资料,比较分析1960年以来太湖水生植被演变情况.结果表明,1960年以来,共有23种水生植物从太湖消失,其中1981、1997和2014年分别消失7、4和12种.从分布区面积来看,1960年以来太湖水生植被总体呈北部湖区水生植被消失,东北部、东部及南部湖区水生植被分布区面积持续扩张的态势,1981年全湖水生植被分布区面积占8%,到2014年已经有33.82%的水面有水生植被分布.从生物量组成来看,太湖水生植被先升后降,从1960年的10×10~4t,持续上升到1988年的44.72×10~4t,1997年下降到36×10~4t,2014年进一步下降到29.09×10~4t.但挺水植被以外的水生植被,尤其是浮叶植被的生物量一直保持上升态势.总生物量的下降与东太湖挺水植被大面积消失有关,到2014年全湖挺水植被生物量比重仅占5.15%,东太湖沼泽化问题已不复存在.从群落组成变化情况来看,苦草(Vallisneria natans)群落分布区面积锐减,马来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和荇菜(Nymphoides peltatum)分布区持续扩张.目前太湖水生植被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北部湖区水生植被恢复和东部湖区水生植被过量生长.

  • 相关文献

[1]太湖秀丽白虾抱卵前后肌肉生化组成和能量密度变动. 刘凯,段金荣,徐东坡,张敏莹,王桂学,施炜纲. 2010

[2]太湖刺网生计渔业问题. 陈君祥,高超,刘依阳. 2020

[3]太湖3个典型水域红鳍原鲌(Cultrichthys erythropterus)δ~(13)C和δ~(15)N值的变化规律. 王晓玲,徐东坡,刘凯,段金荣,施炜纲. 2015

[4]太湖首次发现楯螺和尖膀胱螺(英文). BECKMANN Melanie C,何全源,杨健,徐跑. 2006

[5]无机氮磷添加对太湖来源浮游植物和附着生物生物量的影响. 王小冬,秦伯强,高光,朱广伟,刘兴国. 2011

[6]用PAPD方法分析太湖大银鱼、太湖新银鱼和寡齿新银鱼的亲缘关系. 夏德全,曹萤,吴婷婷,杨弘. 2000

[7]基于ArcSDE MapGuide的太湖渔业资源信息系统的研究. 段金荣,张红燕,刘凯,徐东坡,张敏莹,施炜纲. 2011

[8]太湖中大银鱼、太湖新银鱼和寡齿新银鱼群体的遗传结构. 夏德全,曹萤,吴婷婷,杨弘. 1999

[9]2个群体秀丽白虾生物学特征及基于RAPD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张敏莹,段金荣,徐东坡,刘凯,施炜纲. 2011

[10]R2V与MAPINFO在太湖渔业资源调查上的应用. 段金荣,张红燕,刘凯,施炜纲. 2006

[11]太湖敞水区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和分析. 邓思明,臧增嘉,詹鸿禧,李圣法. 1997

[12]太湖和洪泽湖大银鱼(Protosalanx hyalocranius)体内元素的积累特征及产地判别. 杨健,徐勋,刘洪波. 2009

[13]2008年太湖梅梁湾浮游植物群落周年变化. 孟顺龙,陈家长,胡庚东,瞿建宏,吴伟,范立民,马晓燕. 2010

[14]夏秋季太湖4个控藻区鳙体内微囊藻毒素累积分析. 高鸽,周游,王小林,沈振华,陈永进,徐东坡. 2017

[15]太湖河蚬软体部分6种矿物质元素的含量及相关性分析. 刘洪波,杨健. 2012

[16]太湖敞水区小型鱼虾类生物量变化和分布的研究. 李圣法,臧增嘉,詹鸿禧,邓思明. 1996

[17]太湖秀丽白虾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张敏莹,徐东坡,段金荣,刘凯,施炜纲. 2008

[18]太湖背角无齿蚌中多氯联苯的残留. 边学森,刘洪波,甘居利,杨健. 2008

[19]太湖大银鱼生长特性的研究. 王玉芬,蒋全文. 1992

[20]太湖五里湖水域背角无齿蚌中汞的残留. 刘洪波,杨健,甘居利.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