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高三基 1 ; 陈如凯 1 ; 马宏敏 2 ;
作者机构: 1.福建农林大学农业部甘蔗生理生态与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
2.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
关键词: 籼稻(OryzasativaL.);成熟胚;植株再生;分化
期刊名称: 作物学报
ISSN: 0496-3490
年卷期: 2004 年 30 卷 12 期
页码: 1254-125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优良籼稻品种的成熟胚为材料 ,探讨不同浓度ABA、愈伤组织继代次数、培养时间以及干燥处理等因素对籼稻成熟胚愈伤组织再生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1)在分化培养基上添加 3.0~ 5 .0mg LABA对促进胚性愈伤组织的形成及胚状体发生 ,提高植株再生能力有显著作用。 (2 )继代 3次、培养 2 0~ 30d的成熟胚愈伤组织质量较好 ,分化率达较高水平。随着继代次数和培养时间的进一步增加 ,分化率有明显下降的趋势。 (3)分化前对愈伤组织进行干燥处理有利于芽的分化。对于已分化出绿点而难于分化出芽的愈伤组织 ,转移至壮苗培养基前 ,经过适当干燥处理 ,分化率明显提高。 (4)通过优化以上几个影响因素 ,明恢 81、优 99、R5 2 7、N175、航 1号等 5个籼稻品种成熟胚愈伤组织的平均分化率可达 87.5 %~ 90 .8%。
- 相关文献
[1]荔枝花芽分化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 肖华山,吕柳新,陈志彤. 2007
[2]朱砂根愈伤组织分化根的研究. 邓素芳,杨旸,赖钟雄. 2010
[3]杂交兰无菌播种及根状茎培养技术研究. 林榕燕,陈艺荃,林兵,钟淮钦,吴建设. 2019
[4]建兰种子无菌萌发及根状茎增殖分化研究. 樊荣辉,叶秀仙,林榕燕,孔兰,林兵,钟淮钦. 2023
[5]旱稻原生质体培养和植株再生的研究. 鲁雪华,刘中柱,林永烈,林大添,丁舒敏. 1994
[6]宽叶弹簧草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陈汉鑫,鞠玉栋,万学锋. 2018
[7]福建山樱花不定芽诱导和植株再生规模化繁殖试验. 吕月良,陈璋,施季森,黄宇翔,刘金燕,谢建丽. 2006
[8]反义抑制水稻蔗糖转运蛋白基因(OsSUT5)的表达降低其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频率. 张武君,管其龙,付艳萍,苏军. 2014
[9]大花蕙兰与墨兰种间杂交种子无菌播种繁殖技术研究. 蓝炎阳,钟淮钦,陈南川,陈少云,陈南东. 2017
[10]铁皮石斛茎段原球茎的诱导、分化与植株再生. 林江波,王伟英,李海明,吴水金,邹晖,李跃森,戴艺民. 2016
[11]平托花生组织培养研究初报. 郑向丽,黄毅斌,徐国忠,郑仲登. 2004
[12]不同基因型甘薯品种胚性愈伤诱导和植株再生试验及福薯604胚性悬浮体系的建立. 许泳清,张鸿,李国良,李华伟,林赵淼,邱永祥,邱思鑫. 2024
[13]文心兰茎尖诱导丛生芽高频率植株再生. 叶秀仙,黄敏玲,吴建设,林兵,钟淮钦,陈源泉. 2009
[14]矮牵牛梅林愈伤组织诱导与植株再生. 张洁,郑益平,杨成龙,林觅,林智敏. 2021
[15]流苏相思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试验. 杨敏. 2009
[16]中国水仙花药培养及植株再生体系建立. 张清国,黄敏玲,叶秀仙. 2010
[17]甜椒抗菌蛋白基因(harp)转化桉树的研究. 王水琦,陈坚,甘勇辉.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农业科技重点研发方向与协同创新的对策思考——以福建省为例
作者:翁伯琦;马宏敏;仇秀丽;汤浩;张海峰
关键词:农业科技;协同创新;研发方向;发展对策
-
强化科技创新 保护生态环境——“第六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主要观点综述
作者:翁伯琦;赵雅静;苏汉芳;马宏敏;仇秀丽
关键词:农业环境科学;生态环境;科技创新;综合治理;学术研讨会;观点综述
-
特色现代农业发展路径与提升策略研究──以福建省为例
作者:翁伯琦;马宏敏;苏汉芳;张伟利
关键词:特色;现代农业;发展路径;提升;策略
-
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与提升对策——以福建省建瓯市为例
作者:翁伯琦;马宏敏;蔡素星;方志坚;苏汉芳
关键词: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发展对策
-
转pepc基因籼稻恢复系“N175”产量相关性状分析
作者:马宏敏
关键词:转基因水稻;恢复系N175;甘蔗;pepc基因;农艺性状
-
甘蔗SPSⅢ基因组DNA及5'侧翼序列的克隆与分析
作者:周平;何炜;金光;高玉娜;叶冰莹;陈由强;陈如凯
关键词:甘蔗;蔗糖磷酸合成酶;基因组DNA序列;5'侧翼序列;GUS瞬时表达
-
甘蔗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基因(UGPase)转化拟南芥及转基因植株的生理特性分析
作者:连玲;叶冰莹;陈如凯;谢华安;张建福;陈由强
关键词: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UGPase);载体构建;转化;糖含量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