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甘蔗SPSⅢ基因组DNA及5'侧翼序列的克隆与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周平 1 ; 何炜 2 ; 金光 1 ; 高玉娜 3 ; 叶冰莹 3 ; 陈由强 3 ; 陈如凯 4 ;

作者机构: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2.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农业部闽台农作物种质资源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

3.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4.农业部福建甘蔗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甘蔗;蔗糖磷酸合成酶;基因组DNA序列;5'侧翼序列;GUS瞬时表达

期刊名称: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ISSN: 1674-7968

年卷期: 2014 年 22 卷 01 期

页码: 1-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甘蔗是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糖料作物。为达到增糖的育种目标,对甘蔗蔗糖积累主要限速步骤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蔗糖磷酸合成酶(SPS)作为蔗糖合成途径的关键限速酶,对甘蔗中蔗糖合成和碳水化合物分配有着重要的影响。本研究采用长距离PCR法(LD-PCR)克隆到两条不同长度的甘蔗(Saccharum spp.cv.FN95-1702)SPSⅢ基因组DNA片段。序列分析表明,所得的片段基因结构相同,均含有13个外显子和12个内含子,其开放读码框(ORF)编码964个氨基酸,序列提交GenBank,获得查询登陆号EU278617、EU278618。以此为基础,继续从甘蔗基因组中扩增出先前未知的SPSⅢ基因5'侧翼序列,申请GenBank登陆号KC422670。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序列含有顺式DNA作用元件和启动子TATA启动盒。为进一步验证5'侧翼序列的启动子活性,分别截取5段不同长度的SPSⅢ基因5'侧翼序列与报告基因GUS融合,构建嵌合基因表达载体质粒,基因枪微弹轰击甘蔗愈伤组织观测瞬时表达,证实了所克隆到的5'侧翼序列具有启动子活性,是甘蔗SPSⅢ基因的启动子,且具有一定的表达特性。本研究通过克隆分析SPSⅢ基因以其启动子,为研究基因结构和生物学功能提供了基础资料。

  • 相关文献

[1]甘蔗蔗糖磷酸合成酶SPSⅡ cDNA片段克隆与表达分析. 叶冰莹,邱思,周平,宋喜梅,陈由强. 2011

[2]蔗糖磷酸合成酶基因在作物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陈志彤,王俊宏,陈恩,黄毅斌,林永生. 2016

[3]转pepc基因籼稻恢复系“N175”产量相关性状分析. 马宏敏. 2014

[4]福建省农科院甘蔗自育品种(系)遗传多样性分析. 李和平,张树河,李瑞美,潘世明. 2018

[5]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甘蔗中多种农药残留. 黄惠明,吴水金,李跃森,李海明,林洪涛,郑开斌. 2017

[6]丰产高糖甘蔗新品种闽糖96-1409的选育研究. 李瑞美,潘世明,杨琨正,林一心. 2007

[7]几个糖能兼用甘蔗新品系性状表现. 李瑞美,潘世明,李海明,吴水金,林一心. 2006

[8]甘蔗优良品种漳州蔗区生产试验初报. 潘世明,张树河,李和平,李瑞美,李海明. 2015

[9]转甘蔗pepc基因籼稻恢复系N175的遗传学分析. 张建福,孙亚萍,马宏敏,王乌齐,朱永生,蔡秋华,王颖妲,张木清,谢华安. 2009

[10]甘蔗新品种闽糖93-730的选育研究. 潘世明,李瑞美,李海明,吴水金,张树河,林一心. 2008

[11]印度甘蔗生产的经验及其对我们的启发. 陈玉水. 2011

[12]浅析甘蔗蔗糖分下降的原因. 李海明,吴松海,林一心,潘世明. 2004

[13]甘蔗新品种闽糖88-103的选育研究. 杨焜正,林一心,李瑞美,谢木水. 2000

[14]甘蔗新品种“闽糖00-254”选育初报. 李瑞美,李海明,张树河,潘世明. 2014

[15]7个甘蔗新品种(品系)的比较试验初报. 杨开兴,张树河,李和平,潘世明. 2013

[16]甘蔗苗期对低温的响应及其耐寒性评价(英文). 王振波,陈疏影,王先宏,何丽莲,李富生. 2016

[17]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甘蔗遗传转化体系的研究. 李瑞美,郑回勇,陈永快,吴水金,鞠玉栋,吴松海. 2006

[18]氟磺唑草胺防除甘蔗田杂草效果及其对作物的安全性. 陈峰,胡进锋,王长方,游泳,王俊. 2011

[19]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甘蔗产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何炎森,李瑞美. 2004

[20]宿根栽培对果蔗农艺性状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李瑞美,何炎森,张树河,李和平.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