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高浓度氮磷对自然生物膜群落功能和结构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王金花 1 ; 吴永红 1 ; 冯彦房 1 ; 陆海鹰 1 ; 周徽 1 ; 杨林章 2 ;

作者机构: 1.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2.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关键词: 富营养化;自然生物膜;群落组成;功能多样性

期刊名称: 生态环境学报

ISSN: 1674-5906

年卷期: 2013 年 07 期

页码: 1236-124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自然生物膜在生态工程污染物的去除中发挥十分重要作用,但是很少有关于高浓度氮磷水体与自然生物膜之间关系的研究。使用Biolog和磷脂脂肪酸技术来研究生物膜对高浓度氮和磷的反应,主要从生物膜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微生物利用碳源利用的多样性角度进行探究。结果表明,对于不同富营养化状态,生物膜在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和功能多样性方面的反应不同。添加高浓度氮磷侵扰27 d后,仅影响了生物膜局部微生物群落结构,其中细菌中的G-为优势菌群,对于局部群落结构组变化影响较大。添加高浓度氮磷侵扰38 d后,随着氮磷浓度的增加,生物膜微生物对碳源利用能力提高。处理组碳源利用的微生物易于与对照组区分,但是处理组间对碳源利用能力相似。碳源的优先利用顺序依次为氨基酸、羧酸、糖类、多聚物、酚酸和胺类。其中对羧酸和多聚物的利用不同导致对照组与处理组对碳源利用能力的差异。

  • 相关文献

[1]自然生物膜对水体中罗丹明B的净化与响应. 周徽,冯彦房,薛利红,何世颖,王金花. 2014

[2]磷在“沉积物-自然生物膜-上覆水”三相体系中的迁移转化. 陆海鹰,陈建贞,李运东,方炎明,杨林章. 2014

[3]自然生物膜对面源污水中氮磷去除的研究进展. 吴国平,高孟宁,唐骏,陆海鹰,吴永红. 2019

[4]转Bt基因棉田害虫和天敌组成及优势类群时序动态. 张龙娃,柏立新,韩召军,束春娥,董双林. 2005

[5]稻田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和组成对麦秸还田的响应. 王宁,于建光,常志州,黄红英,顾克军,张振华. 2017

[6]富营养化池塘中蓝藻毒素的危害及生态防控研究进展. 马晶晶,李红阳,孙星星,高波,蔡立旺,何冲霄,王凯. 2018

[7]不同营养程度湖泊中细菌群落组成及其分子生态网络特征. 陈光哲,姜星宇,胡洋. 2020

[8]3个荷花品种对富营养水体和底泥中氮、磷去除能力比较研究. 江君,李欣,徐飞,徐君,姜红卫. 2018

[9]Fe/La定向修饰凹凸棒土稻壳基颗粒成型生物炭:磷酸盐吸附行为与机制. 曾凤美,孙思佳,孙恩惠,肖清波,雍宬,曲萍,张晶,Charles Hunter,杨林章,黄红英,孙丰文. 2022

[10]几种植物净化能力的比较及浮床应用效果研究. 宋伟,周庆,王彦玲,李国锋,韩士群. 2010

[11]不同生活型水生植物改善滇池草海水体的效果. 徐寸发,张志勇,秦红杰,韩亚平,闻学政,张迎颖,刘海琴,张晋华. 2015

[12]养殖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与危害. 薛飞,周维仁,徐小明. 2005

[13]富营养化水体治理的实践与思考——以滇池水生植物生态修复实践为例. 张振华,高岩,郭俊尧,严少华. 2014

[14]水葫芦治污试验性工程对滇池草海水体修复的效果. 严少华,王岩,王智,郭俊尧. 2012

[15]富氧灌溉池塘中反硝化细菌丰度昼夜垂直变化特征分析. 易能,邸攀攀,王岩,张振华,刘新红,张力,严少华,高岩. 2015

[16]富营养化水体治理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 刘华周,亢志华,陈海霞. 2011

[17]春季微生物固定化技术原位净化污染河塘的效果. 高岩,张力,王岩,罗佳,王栋,严少华,张振华. 2015

[18]滇池外海北岸封闭水域控养水葫芦对水质的影响. 张志勇,徐寸发,刘海琴,张晋华,杨光明,张迎颖,韩亚平,李晓铭,秦红杰,闻学政,严少华. 2015

[19]水花生去除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及抑藻效果的实验研究. 刘海琴,高运强,宋伟,韩士群,黄建萍. 2008

[20]龙虎泡秋季浮游生物组成与水质理化特征分析. 王信海,姜爱兰,丁辰龙,蔺玉华.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