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白艳凤 1 ;
作者机构: 1.黑龙江省农科院牡丹江分院
关键词: 牡丹江地区;主栽品种;种质优势类群;杂优模式
期刊名称: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ISSN: 1003-6180
年卷期: 2009 年 04 期
页码: 26-28
摘要: 牡丹江地区玉米的主要种质类群是桦甸红骨群、红玉米群、其他地方种质群、Lancaster群、改良Reid群、塘四平头群、温带种质新优势群、外引系及含热带、亚热带种质的新优势群等.早熟区主要杂优模式是"桦甸红骨群×红玉米群"、"桦甸红骨群×其他地方种质群"、"Lancaster群×非Lan-caster群".中早熟品种的杂优模式是"Lancaster群×非Lancaster群".中晚熟选育品种以"Lancas-ter群×非Lancaster群"模式为主,但有"温带种质优势群×温带传统种质优势群"模式的加入.晚熟品种的杂优模式"Lancaster群×非Lancaster群"模式正在被"外引系及含热带、亚热带种质优势群×温带种质新优势群"模式取代.
- 相关文献
[1]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主要玉米种质资源和杂优模式. 白艳凤. 2009
[2]东北早熟春玉米主要种质优势类群的划分. 史桂荣. 2001
[3]牡丹江地区杏种质资源调查. 杨晓华,刘海荣,郭金玲. 2015
[4]牡丹江地区苹果产业发展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及振兴建议1). 程显敏. 2014
[5]牡丹江地区农作物秸秆处理现状分析及前景展望. 孟祥海,王立柱,李玉梅,胡颖慧. 2017
[6]牡丹江地区苹果产业发展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及振兴建议. 程显敏. 2014
[7]牡丹江地区鲜食杏品种及丰产栽培技术. 杨晓华. 2015
[8]Mo17及其衍生系种质在黑龙江省玉米育种中的应用. 王巍. 2007
[9]黑龙江省玉米主要杂交优势利用模式的研究. 史桂荣,郑富贵,曹靖生. 2001
[10]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在温带的研究与利用. 闫淑琴,苏俊. 2005
[11]黑龙江省玉米品种的种质基础和杂优利用模式分析. 苏俊,李春霞. 2004
[12]Mol7及其衍生系种质在黑龙江省玉米育种中的应用. 王巍. 2007
[13]1980—2012年黑龙省玉米种质资源及其杂种优势利用回顾. 靳晓春,王俊强,蒋佰福,牛忠林,邱磊,吴丽丽,夏永伟. 2016
[14]黑龙江省玉米品种的种质基础和杂优利用模式分析. 苏俊,李春霞. 2000
[15]玉米杂种优势利用模式及品种情况分析. 李春霞. 2002
[16]20份玉米农家种质优势类群的划分和优势模式分析. 王巍,王远路. 2013
[17]不同地区玉米杂交种在俄罗斯阿穆尔州第一积温带的光合作用特征. 赵念力. 2005
[18]黑龙江省主栽大豆品种豆芽品质特性的综合分析. 毕伟伟,赵贵兴,夏晓雨,王广金,卞开鑫,张丰屹. 2021
[19]黑龙江省北部大豆主栽品种产量性状主成分分析. 李灿东. 2020
[20]三江平原不同年代大豆主栽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变化分析. 郭美玲,刘成贵,李灿东,王志新,郑伟,张振宇,陈维元,郭泰.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播期和萌发期冷处理对不同耐低温性大豆生态性状的影响
作者:孙晓环;陈造业;白艳凤;孙国宏;王燕平;宗春美;王晓梅;杜维广
关键词:种质资源;大豆;萌发期;耐低温;播期;产量
-
高油耐旱小粒大豆新品种中牡251
作者:孙国宏;宗春美;齐玉鑫;孙晓环;白艳凤;李文;王燕平
关键词:高油;耐旱;小粒大豆;中牡251;新品种
-
播期、密度及施肥量对牡豆15主要农艺性状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作者:刘长远;王磊;齐玉鑫;孙晓环;孙国宏;白艳凤;李文;王燕平
关键词:大豆;牡豆15;播期;种植密度;施肥量;农艺性状
-
高产多抗大豆品种牡豆12亲本追溯及遗传解析
作者:齐玉鑫;任海祥;王燕平;宗春美;孙晓环;白艳凤;李文;孙国宏
关键词:牡豆12;亲本追溯;遗传解析
-
高产高蛋白大豆新品种牡豆15选育与栽培要点
作者:王燕平;李文;宗春美;齐玉鑫;孙晓环;白艳凤;孙国宏;王晓梅;徐德海;侯国强;张帅;任海祥
关键词:高蛋白;大豆;牡豆15;栽培要点
-
大豆新品种牡豆14的选育
作者:孙国宏;任海祥;宗春美;孙晓环;齐玉鑫;白艳凤;李文;王晓梅;赵鹤;王丽;张帅;徐德海;师红财;王燕平
关键词:大豆;品种;牡豆14
-
牡豆11亲本追溯及增产潜势分析
作者:任海祥;王玉莲;王燕平;宗春美;孙晓环;齐玉鑫;白艳凤;孙国宏;李文;杜维广
关键词:大豆;牡豆11号;系谱;核遗传贡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