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宁夏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七星瓢虫对苜蓿斑蚜捕食作用的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张蓉 1 ; 杨芳 1 ; 马建华 2 ;

作者机构: 1.宁夏大学农学院

2.宁夏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关键词: 七星瓢虫;苜蓿斑蚜;捕食作用

期刊名称: 植物保护

ISSN: 0529-1542

年卷期: 2007 年 33 卷 04 期

页码: 42-4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捕食苜蓿斑蚜(Therioaphis trifolii)的数量与苜蓿斑蚜密度呈负加速曲线关系,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型模型,为Na=1.024 2N/(1+0.003 3N),捕食苜蓿斑蚜的数量随斑蚜密度增加而增大,但寻找效应随之而降低,日最大捕食量为313头。在10~25℃下,七星瓢虫捕食率y与温度x的关系为y=2.4 1x+3 0.0 7 5,在2 5~3 5℃间的捕食率y与温度x的关系为y=1 2 0-1.2x,2 5℃下七星瓢虫捕食率最高,捕食率达9 0.5%。在种内干扰条件下,其捕食作用率E随天敌密度P的增加而减少,干扰反应数学模型为E=0.4 1 9 3P-0.5 0 1 8。随着叶片数量增多,七星瓢虫和斑蚜之间的距离相对增大,造成捕食率的下降。

  • 相关文献

[1]基于GIS的苜蓿斑蚜区域化预测预报技术初步研究. 朱猛蒙,黄文广,张蓉. 2010

[2]小十三星瓢虫对苜蓿斑蚜的捕食功能反应. 张蓉,杨芳,马建华. 2007

[3]宁夏固原苜蓿斑蚜种群发生的适宜生境. 朱猛蒙,蔡凤环,张蓉,马建华. 2011

[4]基于地统计学和GIS的苜蓿斑蚜种群空间结构分析和分布模拟. 张蓉,冷允法,朱猛蒙,王芳. 2007

[5]五种不同苜蓿品种对苜蓿斑蚜实验种群存活率和生殖力的影响及抗性分析. 马建华,高丽,张蓉. 2010

[6]基于GIS的苜蓿斑蚜区域化预测预报技术初步研究. 朱猛蒙,孙玉荣,张蓉,于钊,黄文广. 2011

[7]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耕地苜蓿斑蚜种群发生的适宜生境. 张蓉,朱猛蒙,马建华,王芳. 2009

[8]苜蓿斑蚜对我国苜蓿商品草的经济损失评估. 朱蒙猛,张蓉,张泽华,李志红. 2013

[9]宁夏南部山区苜蓿斑蚜预测预报技术的初步研究. 马建华,王芳,王金福,张蓉. 2005

[10]苜蓿斑蚜发育起点温度、生长发育有效积温及在宁夏发生代数. 傅祖英,罗撄宁,苗淼,王颖,张蓉,班丽萍,谭瑶,魏淑花. 2024

[11]多异瓢虫对葡萄斑叶蝉的捕食作用. 宋双,姜彩鸽,赵亚楠,王国珍,张怡. 2019

[12]多异瓢虫成虫对枸杞木虱的捕食作用. 巫鹏翔,欧阳浩永,徐婧,张蓉,何嘉,张润志. 2016

[13]异色瓢虫成虫对枸杞木虱的捕食作用. 巫鹏翔,马宝旭,徐婧,何嘉,张蓉,张润志. 2017

[14]七星瓢虫对农药的选择性研究. 王春良,靳力,李秋波,ELENA BRATU. 2003

[15]越冬代七星瓢虫产卵规律及其卵短期贮存试验. 王春良,靳力,李秋波. 2002

[16]七星瓢虫成虫对枸杞木虱的捕食作用. 巫鹏翔,欧阳浩永,徐婧,何嘉,张蓉,张润志.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