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鲜食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王学军 1 ; 郝德荣 1 ; 顾国华 1 ; 汪凯华 1 ; 缪亚梅 1 ;

作者机构: 1.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鲜食大豆;农艺性状;遗传变异;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

期刊名称: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

ISSN: 1672-755X

年卷期: 2008 年 24 卷 03 期

页码: 67-70

摘要: 对江苏省鲜食夏大豆区域试验中10个品种的10个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有效分枝数、株高、鲜百粒重、主茎节数、标准荚数、单株荚重等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21.1%1、7.4%、15.7%、14.1%、14%和13.2%,出仁率变异系数最小,为3.4%;在相关性上,鲜百粒重、出仁率与鲜粒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株高与主茎节数、鲜百粒重与出仁率、株高与鲜百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和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4个主成分对变异的贡献率达94.40%。在性状选择上,首先对变异大的性状进行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在品种选择时,应注意选择鲜粒产量和鲜百粒重均较高的品种。

  • 相关文献

[1]鲜食蚕豆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 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 缪亚梅,王学军,陈满峰,汪凯华. 2010

[2]甜高粱新品种(系)综合评价与聚类分析. 高进,蔡立旺,王永慧,施庆华,王海洋,王为,孙艳茹,陈建平. 2017

[3]甘蓝型油菜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 倪正斌,王陈燕,孙雪辉,吴昌庚,孙红芹,万林生,严国红. 2018

[4]12个鲜食大豆数量性状的主成分和遗传距离分析. 姜永平,吴春芳,陈惠. 2007

[5]不同鲜食春大豆品种设施栽培熟期及产量变化特点. 吴春芳,卞晓春,尹淑瑜,夏礼如. 2014

[6]鲜食大豆农艺性状与鲜荚产量的灰色关联分析. 缪亚梅,王学军,汪凯华,陈满峰,张秀梅. 2008

[7]江苏省鲜食大豆主要数量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张辉明,姜永平,韩阳瑞. 2009

[8]小麦互交群体中农艺性状的遗传与选择. 杨竹平,吴兆苏,林一波. 1991

[9]太湖地区香稻品种稻米品质性状相关和聚类分析. 陈培峰,王建平,黄健,朱勇良,乔中英,黄萌. 2013

[10]长江流域小麦品种(系)的品质状况分析. 张伯桥,郑义,张平平,朱冬梅. 2009

[11]黄淮南部适夏播鲜食玉米品种筛选及评价. 李淑芬,李洪涛,许瀚元,祝庆,柴文波,张玉明,王军. 2022

[12]象草细胞壁成分与干物质体外消化率关系分析. 张霞,顾洪如,丁成龙,张建丽,许能祥. 2012

[13]大蒜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与通径分析. 陆信娟,杨峰,樊继德,冯营. 2010

[14]不同类型大豆主要农艺性状与小区产量的多元回归与通径分析. 姜永平,张辉明,刘水东,朱振华. 2008

[15]种植密度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孙扣忠,王春云,耿安红,王伟义,崔必波. 2017

[16]青花菜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 陆信娟,杨峰,樊继德. 2011

[17]薹蒜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与通径分析. 陆信娟,杨峰,樊继德. 2012

[18]丝瓜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袁希汉,汪玉清,侯喜林,徐海,苏小俊. 2006

[19]武育粳3号/爱知106F_2群体稻米外观品质与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 张巧凤,李金州,王才林. 2010

[20]杂交粳稻食味品质的遗传及相关分析. 朱镇,赵庆勇,张巧凤,张亚东,赵凌,王才林.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