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李丰 1 ; 高桐梅 1 ; 卫双玲 1 ; 曾艳娟 1 ; 吴寅 1 ; 田媛 1 ; 王东勇 1 ; 栾晓钢 1 ; 裴新涌 1 ;
作者机构: 1.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芝麻研究中心;河南省项城市农业局;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
关键词: ~(15)N示踪技术;芝麻;氮肥;产量;氮素吸收
期刊名称: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ISSN: 1008-505X
年卷期: 2019 年 05 期
页码: 756-76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研究实现芝麻高产、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减少氮肥残留的氮肥最佳基追比例。[方法]采用盆栽试验,供试芝麻品种为'郑太芝1号',设置4个氮肥基追比例处理,氮肥底施与初花期追施比例分别为1:0(N_(1:0))、2:1(N_(2:1))、1:2(N_(1:2))、0:1(N_(0:1))。利用~(15)N示踪技术,每盆施含有~(15)N标记的总氮0.9g,分析各处理芝麻产量及氮素的吸收、分配特征。[结果]不同处理相比,N_(2:1)处理单株产量最高,N_(1:2)处理次之,N_(2:1)与N_(1:0)、N_(0:1)处理差异达显著水平。在初花期,N_(2:1)处理,芝麻单株生物量和植株总吸氮量均最高,不施基肥的N_(0:1)处理最低;各处理植株对肥料氮的吸收表现为N_(1:0)>N_(2:1),对土壤氮的吸收以N_(2:1)最高;肥料氮和土壤氮在各器官中的分配均为叶>茎>根。在成熟期,N_(2:1)处理的单株总生物量最大,单株籽粒吸氮量和总吸氮量也最高,N_(1:0)处理最低,两者差异达显著水平;植株对肥料氮和土壤氮的吸收比例为23.7%~29.1%和70.9%~76.3%;对肥料氮和土壤氮的吸收均为籽粒>叶片>茎>蒴皮>根,籽粒吸氮量明显高于其它器官,籽粒占总吸氮量的33.0%~44.3%。N_(2:1)处理氮肥利用率最高,为32.5%,N_(2:1)、N_(1:2)、N_(0:1)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均与N_(1:0)(17.8%)差异达显著水平。不同处理芝麻收获后土壤~(15)N回收率以N_(2:1)处理的最低(16.2%),N_(0:1)处理的最高(31.3%)。[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氮肥底施与初花期追施比例为2:1时,芝麻产量和生物量以及氮肥利用率最高,氮肥土壤残留量最少,是最佳氮肥基追施比例。
- 相关文献
[1]磷肥施用深度对谷子根系分布、氮素吸收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朱灿灿,付森杰,秦娜,王春义,代书桃,宋迎辉,魏昕,李君霞. 2023
[2]长期秸秆还田下追氮量对冬小麦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郝永会,靳海洋,闫雅倩,李向东,郑飞,岳俊芹,张德奇,方保停,杨程,程红建,李春喜. 2024
[3]小麦高产及超高产优化管理模式对氮素吸收分配、土壤硝态氮累积及产量的影响. 曹雯梅,刘松涛,郑贝贝,路凤银,杨青华. 2013
[4]不同水分管理对水稻生长与氮素利用的影响. 沈阿林,刘春增,张付申,陈永安,昆忠男. 1997
[5]种子辐射处理对芝麻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卫双玲,张体德,卫文星,张海洋,路凤银,梅鸿献. 2000
[6]播期和种植密度对芝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苗建利,卫双玲,孙春梅,张胜强. 2016
[7]有机无机肥配施对芝麻产量及土壤性质的影响. 芦海灵,郭中义,卫双玲. 2021
[8]不同叶面肥对芝麻农艺性状和产量结构的影响. 田媛,刘卫星,李丰,陈建辉,王东勇,苏小雨. 2020
[9]芝麻新品种郑杂芝H03在新疆的引种试验及分析. 张体德,梅鸿献,张海洋,郑永战,卫双玲,王保勤,刘艺伟. 2004
[10]高温胁迫对芝麻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卫双玲,高桐梅,吴寅,李丰,芦海灵,王龙,张海洋. 2015
[11]减施氮肥对芝麻农艺性状、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高桐梅,李丰,苏小雨,王东勇,田媛,张鹏钰,李同科,杨自豪,卫双玲. 2022
[12]不同播期密度对山西省复播芝麻的影响. 刘文萍,卫双玲,申珂,任果香,文飞. 2011
[13]栽培方式对汾芝2号产量及干物质的影响. 刘文萍,卫双玲,任果香,文飞,申珂,李芬. 2012
[14]不同灌溉方式对芝麻冠层结构及群体质量的影响. 高桐梅,李丰,吴寅,魏利斌,王东勇,田媛,费高亮,卫双玲. 2019
[15]不同产区及密度下豫黑芝1号芝麻产量及相关性状分析. 黄盈盈,琚铭,郑磊,关丽云,胡建涛,马琴,苗红梅,张仙美. 2024
[16]不同品种芝麻冠层结构及其光合特性. 杨宗渠,李长看,徐芳芳,苗建利,曲金柱,雷志华. 2017
[17]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芝麻光合速率、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李丰,高桐梅,苏小雨,魏利斌,王东勇,田媛,李同科,杨自豪,卫双玲. 2022
[18]河南省芝麻育种成果回顾与展望. 张体德,王保勤,杜振伟,梅鸿献,刘艳阳,郑永战. 2017
[19]硒肥配施对芝麻硒素吸收和产量的影响. 高桐梅,吴寅,卫双玲,魏利斌,李丰,苏小雨,王东勇,田媛,李同科,裴新涌. 2021
[20]西北芝麻病虫草害综合防控技术试验. 刘文萍,吕伟,韩俊梅,任果香,文飞,王若鹏,吴越莉,苗红梅.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矮壮素对改善芝麻机收农艺性状的作用及其对光合生理的影响
作者:田媛;李丰;王东勇;张鹏钰;付锦州;戎亚思;戴晋;吴寅;高桐梅
关键词:芝麻;矮壮素;农艺性状;光合特性;产量品质
-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芝麻的研究热点与趋势
作者:刘海礁;邱雅洁;周萌;张辉;魏东;张会芳;田媛;付锦州;王瑛;郑国清
关键词:芝麻;文献计量分析;CiteSpace
-
芝麻热胁迫响应基因SiHsfB-2b的克隆及表达特性分析
作者:田媛;苏小雨;王东勇;李丰;张鹏钰;付锦州;戎亚思;王龙;高桐梅;吴寅
关键词:芝麻;耐热性;SiHsfB-2b基因;基因克隆;定量表达分析;亚细胞定位
-
基于AquaCrop模型的芝麻作物参数敏感性分析及模型适用性评价
作者:李梦瑶;关皓月;张建涛;黄明;李丰;戎亚思;李友军;李国强
关键词:芝麻;AquaCrop模型;参数敏感性;EFAST;适用性
-
控释氮肥与普通氮肥配施对连作夏玉米氮素积累、氮肥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
作者:孙联合;许海涛;马红珍;吴寅;许波;冯晓曦;张军刚;郭海斌;王友华
关键词:控释氮肥;普通氮肥;夏玉米;干物质积累;氮肥利用效率;产量
-
中国主产区芝麻生育期降水时空分布特征
作者:张建涛;李国强;刘海礁;张杰;张辉;高桐梅;李灯华
关键词:芝麻;主产区;降水;时空分布
-
不同氮效率芝麻品种苗期氮吸收转运与利用差异
作者:张鹏钰;王东勇;高桐梅;苏小雨;李丰;戴晋;田媛;付锦州
关键词:芝麻;苗期;氮效率;吸收转运;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