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橙黄花纯合两型系的选育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周熙荣 1 ; 庄静 1 ; 孙超才 1 ; 王伟荣 1 ; 李延莉 1 ; 顾龙弟 1 ; 钱小芳 1 ;

作者机构: 1.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纯合两型系;临保系;恢复系;橙黄花

期刊名称: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ISSN: 1007-9084

年卷期: 2009 年 31 卷 04 期

页码: 421-42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杂合两型系的不育株沪油15A为母本,与恢复系HF03杂交,F1群体全部表现为可育。在该杂交组合的6个F3群体中有5个群体发生育性分离。其中区号为04-4307的F3群体发生育性和花瓣色泽的分离,表现为70株鲜黄花可育、22株鲜黄花不育、30株橙黄花可育、9株橙黄花不育。根据油菜显性核不育和橙黄花的遗传规律,04-4307出现3∶1育性分离,说明该群体由基因型为M sM sR frf的单株自交获得。从04-4307群体中选橙黄花可育株自交,并与橙黄花不育株作兄妹交,后代全部表现为橙黄花(y1y1y2y2)。其中区号为05-4356的兄妹交组合出现1∶1育性分离;其父本的可育株自交出现3∶1育性分离。由此推断,05-4356的兄妹交组合就是显性核不育橙黄花纯合两型系,其不育株基因型为M sM srfrfy1y1y2y2,可育株基因型为M sM sR fr-fy1y1y2y2。

  • 相关文献

[1]甘蓝型显性核不育双低油菜新品种'核杂17号'的选育. 张俊英,蒋美艳,李延莉,江建霞,王伟荣,孙超才,杨立勇,周熙荣. 2017

[2]甘蓝型(Brassica napus L.)显性核不育双低油菜杂交新品种核杂3号的选育. 周熙荣,李树林,周志疆,庄静,顾龙弟. 2003

[3]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双低杂交种核杂7号的选育. 周熙荣,庄静,孙超才,李树林,赛晓峰,胡官保,王伟荣,李延莉,顾龙弟,钱小芳. 2006

[4]显性核不育油菜(Brassica napusL.)无蜡粉纯合两型系的选育. 周熙荣,李树林,顾龙弟. 1999

[5]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纯合两型系“HY15AB”的选育. 周熙荣,庄静,孙超才,王伟荣,李延莉,杨立勇,蒋美艳,顾龙弟,钱小芳. 2010

[6]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恢复系“HF06”的选育. 蒋美艳,孙超才,杨立勇,王伟荣,李延莉,顾龙弟,周熙荣. 2013

[7]高含油量双低油菜隐性核不育系沪228A的选育. 王伟荣,杨立勇,李延莉,蒋美艳,孙超才. 2013

[8]与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rf基因连锁标记的开发. 杨立勇,刘灶长,周熙荣,王伟荣,李延莉,蒋美艳,孙超才. 2011

[9]甘蓝型油菜高含油量隐性核不育纯合两型系20228AB的转育. 杨立勇,王伟荣,周熙荣,李延莉,蒋美艳,孙超才. 2011

[10]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遗传研究及育种利用. 朱吉风,周熙荣,张俊英. 2021

[11]显性核不育油菜的遗传与利用. 李树林,周熙荣,周志疆,钱玉秀. 1990

[12]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系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张俊英,蒋美艳,江建霞,李延莉,王伟荣,孙超才,杨立勇,周熙荣. 2018

[13]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核质互作型雄性不育系3213A的遗传性. 周熙荣,李树林,顾龙弟,庄静. 2000

[14]节水抗旱稻显性核不育轮回选择群体构建与种质创新. 张安宁,王飞名,罗星星,刘毅,张分云,刘国兰,余新桥,罗利军. 2022

[15]显性核不育杂交油菜核杂7号的选育. 周熙荣,庄静,孙超才,王伟荣,李延莉. 2004

[16]节水抗旱稻恢复系旱恢3号的选育与利用. 张安宁,李明寿,王飞名,刘国兰,余新桥. 2013

[17]节水抗旱稻恢复系旱恢49号的选育. 刘国兰,潘忠权,王加红,罗星星,刘毅,罗利军,余新桥. 2021

[18]上海市杂交粳稻品质育种的实践. 全立勇,施标,高卫兵,袁勤. 2000

[19]长江流域杂交晚粳恢复系的选育与利用. 袁勤,曹黎明,徐峰,顾永平,倪林娟,程灿. 2006

[20]节水抗旱稻恢复系旱恢37号的选育与利用. 余新桥,刘国兰,张安宁,潘忠权,罗星星,张分云,罗利军.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