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黄籽沙逊与黄籽埃塞俄比亚芥种间杂种的鉴定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谭亚飞 1 ; 张强 2 ; 赵艳艳 2 ; 许茜 1 ; 李扬 1 ; 原玉香 2 ; 姚秋菊 2 ; 蒋武生 2 ; 魏小春 2 ; 王志勇 2 ; 张晓伟 2 ;

作者机构: 1.郑州大学

2.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关键词: 黄籽沙逊;埃塞俄比亚芥菜;黄籽;种间杂种

期刊名称: 河南农业科学

ISSN: 1004-3268

年卷期: 2017 年 46 卷 03 期

页码: 107-11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把黄籽沙逊的黄籽性状同埃塞俄比亚芥菜的优良特性相结合,在对黄籽沙逊和黄籽埃塞俄比亚芥菜种间远缘杂交的基础上,开展了对种间杂种的形态鉴定、染色体倍性检测、根尖染色体制片和分子标记鉴定研究。形态学鉴定结果表明,黄籽沙逊和埃塞俄比亚芥菜真杂种外观明显不同于其父母本,处于中间类型,更多偏向于父本黄籽埃塞俄比亚芥。总共对11株黄籽沙逊与黄籽埃塞俄比亚芥菜种间杂种后代的倍性进行了检测,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表明,阳性植株DNA相对含量(主峰位置125)明显小于对照黄籽埃塞俄比亚芥DNA相对含量(主峰位置200),大于亲本黄籽沙逊DNA相对含量(主峰位置75)。细胞学鉴定结果表明,真杂种植株染色体为27条,为黄籽沙逊(AA,2n=20)和黄籽埃塞俄比亚芥菜(BBCC,2n=34)的单倍体染色体相加之和。分子标记鉴定结果表明,真杂种既有父本也有母本的特异性条带。以上均证实了所获得种间杂种的真实性,其包含了双亲中的遗传信息。所获得的含有芸薹属A、B和C 3个亚基因组的种间杂种可作为育种的中间材料应用到甘蓝型油菜的遗传育种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相关文献

[1]白菜型油菜黄籽沙逊和芥蓝种间杂交合成甘蓝型油菜研究. 张强,赵艳艳,谭亚飞,常晓轲,姚秋菊,原玉香,魏小春,王志勇,张晓伟. 2019

[2]花生二倍体野生种Arachis duranensis和A.ipaensis新种间杂种的创制及鉴定. 杜培,王倩,刘华,付留洋,秦利,徐静,张忠信,李晨玉,董文召,黄冰艳,张新友. 2022

[3]植物生长调节剂克服甘薯近缘三倍体杂种2n花粉系与甘薯杂交低结实性的研究. 侯利霞,李惟基,周海鹰,季卫,刘庆昌,陆漱韵. 199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