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不同控温条件对褐稻虱生存、繁殖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郑惠忠 1 ;

作者机构: 1.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关键词: 褐稻虱;控温室;水稻;温度

期刊名称: 上海农业学报

ISSN: 1000-3924

年卷期: 1988 年 03 期

页码: 77-80

摘要: 温度是影响褐稻虱生存率、繁殖力的主要因子。在22℃、27℃、32℃不同控温条件下,世代存活率分别是50.89%、65.54%和10.51%;种群增长指数分别是139.49、210.02和0.23。在22℃、27℃时,温度对若虫的影响主要发生在一龄期,死亡率分别为19.57%和17.57%;32℃高温对若虫死亡率的影响主要发生在五龄期,达60.26%。在22℃、27℃、32℃时雌虫的平均产卵量分别为587.5粒、698.1粒和78.0粒,孵化率分别为79.43%、89.95%和4.92%。

  • 相关文献

[1]褐稻虱饲料稻株中数种氨基酸的营养效应. 张增全,顾金炎. 1985

[2]稻田水浆管理对水稻生理代谢和褐稻虱种群的影响. 张增全,顾金炎,周爱农. 1992

[3]褐稻虱与水稻的氮素营养关系. 张增全,顾金炎,周爱农. 1992

[4]籼、粳稻亚种间和粳稻不同生育期对褐稻虱种群消长的影响. 张增全. 1988

[5]不同水稻品种对褐稻虱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周爱农,张增全. 1992

[6]几个籼粳稻品种(系)的褐稻虱抗性评价. 陈德明,袁全昌,胡国文,唐健,马巨法,陈忠孝,潘群威,汪树俊,崔寿柏,黄恩友. 1991

[7]中国植物应答环境变化研究的过去与未来. 杨淑华,巩志忠,郭岩,龚继明,郑绍建,林荣呈,杨洪全,毛龙,秦峰,罗利军,张天真,储成才,赖锦盛,晁代印,关雪莹,彭佳师,黄朝峰,蒋才富,王瑜,杨永青,施怡婷,丁杨林,马亮,种康. 2019

[8]采后时间及温度对上海地区杂草稻种子萌发影响的研究. Wen Guangyue,温广月,Shen Guohui,沈国辉,Qian Zhen-guan. 2011

[9]巨峰葡萄促成栽培温度与果实发育的关系. 杨天仪,李世诚,骆军,蒋爱丽,金佩芳,单传伦. 2002

[10]一种无土栽培新装置根区温湿度及对番茄根系生长的影响. 郑奕,卜崇兴,黄量,张艇,何梅. 2008

[11]温度对李果实采后花色素苷合成的影响. 张学英,张上隆,秦永华,李世诚,叶正文,骆军,贾惠娟. 2005

[12]预处理和培养温度对陆稻游离小孢子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的影响. 郭桂梅,何婷,高润红,徐红卫,陈志伟. 2014

[13]温度对核桃贮藏生理品质的影响. 刘晨霞,乔勇进,黄宇斐,王晓. 2018

[14]聚乙烯袋包装结合乙烯吸收剂对德国小香葱低温保鲜效果. 王晓,乔勇进,甄凤元,刘晨霞,黄宇斐,朱忠南,程朝辉,归蔚羚. 2018

[15]温度及体质量对黄鳝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袁泉,吕巍巍,周文宗. 2018

[16]温度和pH值对大球盖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何华奇,曹晖,潘迎捷. 2004

[17]泥鳅幼鱼昼夜摄食节律研究. 袁泉,吕巍巍,黄伟伟,孙小淋,周文宗. 2019

[18]不同温度对紫色不结球白菜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朱红芳,李晓锋,吴轩,臧晓韵,朱玉英. 2020

[19]基因型和环境对不同生育期花椰菜霜霉病的影响. 黄雷,李光庆,姚雪琴,刘春晴,谢祝捷,耿春女. 2020

[20]淡足侧沟茧蜂对草地贪夜蛾的寄生功能反应. 王金彦,万年峰,范能能,蒋杰贤.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