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曹帅 1 ; 侯朋福 1 ; 薛利祥 2 ; 赵素雅 1 ; 薛利红 1 ; 杨林章 1 ;
作者机构: 1.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2.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关键词: 小麦;倒伏;株型;维管组织;养分供应
期刊名称: 麦类作物学报
ISSN: 1009-1041
年卷期: 2023 年 003 期
页码: 343-35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解析影响小麦倒伏发生的关键因子与内在机制,基于示范样地,选择不同养分管理下实际倒伏三块样本(1个高倒伏田块和2个低倒伏田块,养分管理方式分别为普通化肥深施、普通化肥撒施和缓控释肥深施),对小麦株型、倒伏节间的形态、组分及维管束数量、根系构型、土壤养分供应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同等氮肥施用量与相同播种密度下,化肥深施田块(D-CF)的倒伏率高于化肥撒施(M-CF)和缓控释肥深施田块(D-RCU)。茎基部节间是小麦倒伏发生的主要部位,节间越长,倒伏高度越高。高倒伏样本田块(D-CF)的株高显著高于M-CF和D-RCU田块,分别增加15.7%和15.1%,且D-CF田块的穗重与茎鞘叶重比最高。不同田块倒伏节间(茎基部节间)的外径、壁厚均无显著差异,但高倒伏田块D-CF的茎基部节间维管束面积和数量均低于低倒伏田块,较M-CF减少8.7%和9.0%,较D-RCU降低了11.8%和5.9%,且纤维素、半纤维素与木质素的含量显著低于D-RCU田块。D-CF田块的根尖数显著高于两低倒伏田块,且根系总长与表面积显著高于D-RCU田块。D-CF田块的5~10、10~15和15~20 cm土层的速效氮含量均最高。经相关性分析,倒伏率与株高呈显著正相关,与倒伏节间维管束数量及半纤维素、纤维素与木质素的总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株高分别与根系总根长、根尖数及5~20 cm土壤速效氮含量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而维管束数量与5~10 cm土壤速效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纤维素及木质素含量均与5~20 cm土壤速效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半纤维素含量则与10~15 cm土壤速效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受田间小麦根系构型及中下层土壤速效氮含量影响,株高和茎基部节间维管束数量及三素(半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含量是小麦倒伏风险的主要影响因子。
- 相关文献
[1]大豆耐密植相关性状遗传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朱金龙,刘锦宇,朱晓斌,高祎,吴士浩,徐坤,刘大军,夏正俊. 2023
[2]生理调节剂劲丰对小麦抗倒性和产量结构的影响. 张平平,马鸿翔,姚金保,陈小霖,耿志明,杨丹. 2011
[3]无人机多光谱影像的小麦倒伏信息多特征融合检测研究. 朱文静,冯展康,戴世元,张平平,嵇文,王爱臣,魏新华. 2024
[4]氮磷钾配合施肥对水稻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 谢金学,吴金书,谭和芳,汪吉东,张永春. 2008
[5]关于培育高产、优质两系杂交稻的构思与实践. 邹江石,吕川根,王才林,宗寿余,赵凌,孙永华. 1999
[6]臭氧胁迫对不同敏感型水稻茎秆抗倒性状的影响. 邵在胜,穆海蓉,赵轶鹏,贾一磊,王云霞,杨连新,王余龙. 2017
[7]植物生长调节剂劲丰对大麦抗倒性与产量的影响. 吴传万,杜小凤,杨文飞,顾大路,文廷刚,钱新民,朱云林,王伟中. 2013
[8]调节剂"葵保"在油葵上的应用效果. 顾大路,赵忠,朱云林,杨文飞,王伟中. 2012
[9]花后人为模拟倒伏对超级稻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赵新勇,邵在胜,吴艳珍,赵轶鹏,王余龙,王云霞,杨连新. 2018
[10]油葵倒伏原因及其预防措施. 顾大路,赵忠,朱云林,杨文飞,王伟中. 2012
[11]水稻倒伏原因及防止措施的研究进展. 顾大路,吴传万,杜小凤,朱云林,王伟中. 2008
[12]水稻灭茬机扶茬机构设计与试验. 赵博,汪小旵,杨四军,Morice O.ODHIAMBO. 2018
[13]不同氮肥处理对水稻生理效应及产量的影响. 杨和川,陈留根,秦裕营,梁长东,刘红江,任立凯. 2018
[14]3种生长抑制剂对多花黑麦草种子产量的影响. 孙旭春,顾洪如,张霞,董臣飞,许能祥. 2018
[15]生长调节剂对大豆-玉米间作模式中玉米产量和抗倒性的影响. 严旖旎,单海勇,刘旭杰,张晋,石晓旭,石吕,刘建,杨美英. 2024
[16]不同时期喷施二氢卟吩铁和调环酸钙对水稻倒伏及产量的影响. 宋佳敏,尤杰,文廷刚,蒋伟勤,杜小凤,顾大路,季英华,徐永刚. 2023
[17]抗倒酯对多花黑麦草生长与倒伏的影响. 孙旭春,顾洪如,沈益新,王显国,丁成龙. 2012
[18]生长调节剂对不同类型玉米的调控研究. 孔令杰,袁建华,孟庆长,陈艳萍,赵文明,郑飞. 2012
[19]水稻叶片形态因子及其在F_1代的遗传. 吕川根,宗寿余,邹江石,姚克敏. 2005
[20]水稻超高产育种的实践与思考. 邹江石,吕川根. 200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陆生蔬菜浮床对富营养化水体氮磷的去除以及水体、根系细菌群落分析
作者:周佳林;段婧婧;王宁;李明;陈小锋;薛利红
关键词:陆生蔬菜浮床;16S rDNA;功能基因;反硝化作用
-
秸秆和肥料管理措施对太湖流域水稻种植氮流失的影响
作者:俞映倞;钱聪;杨梖;杨林章;何世颖;薛利红
关键词:氮流失;水稻;秸秆;肥料;径流;下渗;侧渗
-
吸咐磷后的镧改性秸秆替代化学磷肥施用对土壤磷形态的影响
作者:陈新宇;杨智;杨梖;俞映倞;汤婕;周丹一;任卓;薛利红;杨林章
关键词:镧改性秸秆;磷形态;面源污染;小麦
-
秸秆施用下减施氮肥稻田有机碳和氮磷的排放特征
作者:赵家阳;于建光;于孟康;王宁;郭智;薛利红;杨林章
关键词:稻田;秸秆;减施氮肥;田面水;有机碳;氮磷
-
一步法制备磁性PEI-Fe3O4/La(OH)3去除微污染水体中磷的研究
作者:张一凡;徐行行;成家辉;宋小宝;杨梖;薛利红;何世颖
关键词:微污染水体;磷酸盐;氢氧化镧;四氧化三铁;聚乙烯亚胺;吸附机制
-
生活污水尾水回用对稻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作者:马如龙;段婧婧;于建光;薛利红;索全义;杨林章
关键词:生活污水尾水;灌溉;土壤微生物量碳;土壤微生物量氮;土壤酶活性
-
增温施肥对稻麦农田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的影响
作者:邓旭哲;韩晨;薛利祥;侯朋福;薛利红;杨林章
关键词:增温;施肥;稻麦农田;土壤有机碳(SOC);碳库管理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