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玉米品种产量潜力水平形成原理及其与施肥的关系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褚清河 1 ; 潘根兴 2 ; 郭耀东 3 ; 史海萍 3 ; 温日宇 3 ;

作者机构: 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经济研究所

2.南京农业大学生态环境研究所

3.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

关键词: 平衡与不平衡;自交系;杂交试验;抗不平衡性;利用效率

期刊名称: 山西农业科学

ISSN: 1002-2481

年卷期: 2013 年 41 卷 08 期

页码: 838-842

摘要: 为了探索玉米品种产量潜力的形成原理和影响因素,应用不平衡施肥条件下选育的6个玉米自交系(1父5母),在平衡与不平衡2种施肥方法下进行了杂交并在第2年进行了组合鉴定试验。结果表明,不平衡施肥条件下杂交的5个组合在相同条件下种植鉴定,组合间的产量方差分析达到显著差异水平,并且组合间苗期植株氮含量测定值的方差分析也达到显著差异水平,多重比较检验结果也与产量检验结果较为一致,而这些组合在平衡施肥条件下种植,组合间产量则无明显差异且单位面积产量并未有增加趋势,表明该品种是具有不平衡施肥特性的品种;不平衡施肥条件下培育自交系在平衡施肥条件下杂交的组合,无论在平衡施肥条件下还是不平衡施肥条件下种植,虽然组合间产量均无显著差异,玉米产量与不平衡条件下的组合也无明显差异,但平衡施肥条件下培育品种单位面积产量较不平衡施肥培育品种平均增加8.7%,而在不平衡施肥条件下种植,单位面积产量减少5.6%,可见,该品种是具有平衡施肥特性的品种,是玉米自交系在平衡施肥条件下选择与遗传的结果。玉米平衡施肥特性基因是自交系所固有的,平衡与不平衡施肥条件是隐性和显性基因互相转化的重要条件或激活剂。

  • 相关文献

[1]玉米最大施肥量的构成因素及其变化规律. 褚清河,李健英,王海存,闫文泽,刘虎林. 2003

[2]右玉边鸡配套系选育研究. 魏清宇,叶红心,李培峰,崔少华,丁馥香. 2009

[3]大豆耐非生物胁迫新基因的发掘与利用. 马鸿翔,易金鑫,王长彪,许玲,徐照龙,何晓兰,黄益洪,ZULFIQAR A. 2011

[4]玉米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相关分析. 李波,许晶,刘虹,李素玲. 2014

[5]美国种质的引进及利用方式研究. 崔爱民,张久刚,张虎,单皓,丁锐钦. 2011

[6]玉米自交系抗丝黑穗病鉴定与评价. 王燕,石秀清,王建军,赵丽芳,白建荣,刘惠民,王富荣. 2009

[7]利用二甲戊灵诱导玉米孤雌生殖的研究. 杨俊伟,王建军,贾鑫,邵林生,李彦良,赵变平,杨海鹏,杜彦超,王富荣. 2019

[8]玉米自交系与杂交种苗期根和叶的相关关系分析. 郑向阳,李会霞,田岗,刘鑫,王国平. 2020

[9]几种改良玉米自交系方法的实践应用. 董民堂,闫彩清,孙常青,王学雄,李盛,屈非,李凌雨. 2019

[10]多抗优质玉米自交系‘早48’的选育与应用研究. 王燕,王建军,徐劲松,赵变平,焦建伟,王富荣. 2018

[11]4个玉米自交系的耐密性研究. 任小燕,段运平,刘守渠,郭峰,郝曜山. 2018

[12]玉米自交系1572选育与应用. 张文忠,郭国亮,宋殿珍,李洪,李中青,芦明,王慧慧. 2019

[13]玉米产量性状配合力遗传分析. 王向东,高根来,张风琴. 2001

[14]25份蓖麻自交系籽粒吸水性状研究. 王宏伟,郭志强,曹越,张宏斌,王宙,王亚. 2015

[15]玉米自交系秸秆品质性状鉴定与评价. 石平,白琪林,陈稳良. 2012

[16]西葫芦新品种俊丽3号的选育. 赵占军,陈曙霞,郭建新,郭明慧. 2017

[17]中国玉米自交系植株性状分析. 李凌雨,阎彩清,邢亚静,王学雄. 2002

[18]早48种质在玉米育种及生产上的利用. 徐劲松. 2014

[19]SSR标记用于玉米自交系类群划分的研究. 李凌雨,榎宏征,浓沼圭一,佐藤尚,闫彩清,王学雄. 2002

[20]SSR分子标记在玉米种质研究中的应用. 柴美清,原佳敏.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