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天津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春大棚黄瓜88─7的选育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李加旺 1 ; 李光 1 ;

作者机构: 1.天津市黄瓜研究所

期刊名称: 中国蔬菜

ISSN: 1000-6364

年卷期: 1993 年 1 卷 02 期

页码: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近几年来,春大棚黄瓜早熟栽培经济效益的显著性,引起菜农们的极大兴趣,现已竞相发展。原主栽品种长春密刺早熟性虽好,但易感霜霉病、白粉病等,加之连年重茬、产量和收益不够稳定,迫切需要抗病、早熟、耐寒品种进行早熟栽培。针对生产的实际需要,从1985年开始,在对本所黄瓜资源进行系统观察研究的基础上,采取筛选优良品种株系与一代杂交利用相结合的方法,1991年育成了春大棚黄瓜88—7。 一、选育经过 从1985~1987年,笔者从全国各地收集多种基因源的不同生态型的黄瓜种质资源(总计达280份)进行系统观察和筛选。筛选方法采用田间连茬病圃内单株系谱选种法进行纯化比较,结合室内苗期人工接种的多抗性鉴定和耐寒性测定,共选出5个优系材料,1987年冬配置了9个组合(按顺序编号),1988~1989年进行组合力测定,其中88—7表现早熟、苗期较耐低温、抗病(霜霉、白粉、枯萎病)、优质、丰产。88—7母本是本所抗病材料(编号30)从其群体中发现一自然变异单株,经5代系统选择而获得的稳定自交系30—87—1—3,具有耐低温、生长势强、抗病、优质等特点;父本为86—3—1—4(安徽省地方资源二青条中筛选出优良单株后代),具有早熟、抗病、优质、组合力强等特点。1990~1991年参加天津市区域和生产鉴定,同时在全国各地生产示范,均反映良好。1991年通过天津市科委组织的成果鉴定。 二、晶种特征 88—7植株生长势较强,株形紧凑、叶片大小中等、叶色深绿、以主蔓结瓜为主,一般3~4节开始结瓜,以后每隔1~2节着生一雌花,口头瓜多,单性结实能力强,分枝性弱,较适宜密植。腰瓜长326o,棒形,单瓜重200~2509,瓜条深绿色、有光泽、白刺、棱瘤明显,果肉厚、质脆清香,商品性好,一般每666.7m‘产量5000kg以上。 三、品种特性 (一)抗病性经本所在多代连茬病围内以长春密刺为对照,3年试验结果(未加防病药剂),88—7对枯萎病、白粉病、霜霉病具有较强的抗性,枯萎病死株率低于对照43.7qo,白粉病、霜霉病的病情指数分别低于对照69.5q0和76.6q0。 (二)早熟性和丰产性1988~1990年,在所内进行品比试验(3年平均),88—7比长春密刺早期产量提高31俩,总产量提高43qo(未加防病药剂)。 1990年春在本所连茬30代大棚病回中,88—7与最新育成的几个杂交一代进行品比试验,对照用长春密刺。试验结果,88—7前期产量、总产量均名列前茅。 另外,从1989~1991年在天津西郊、北郊、武清县等地设15个点次进行品比试验,试验结果,前期增产幅度为15q0~26q0,平均比对照长春富刺增产18.7gro,总产量增产幅度为25y0~(llq,平均增产3D.sqo,在此基础上到1992年春发展起了近53tim’的生产示 (下转sa页)范面积。同时在全国不同区域进行试种、示范,如河北、山西、云南、陕西、宁夏、新疆等地均表现早熟、抗病、优质、丰产,平均每666.7m‘产量可达5 000~6 000kg,各项经济指标均优于对照长春密刺。到1992年春发展面积约200hm。。 四、我培要点 88—7在适宜温度、水分条件下从播种到雌花发生仅需32.~35天,因而苗龄不宜过长,生产上以35~40天为宜。另外,由于其单性结实能力强,故根瓜要及时采收。该组合分枝性弱,且结瓜后自封顶,不用指尖打基,便于管理。可适当密植,每666. 7m‘保苗4 000株8右为宜。春大棚黄瓜88─7的选育@李加旺$天津市黄瓜研究所!300192 @李光$天津市黄瓜研究所!300192

  • 相关文献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