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罗非鱼TRAP分子标记反应体系优化设计方案的比较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马庆男 1 ; 董在杰 1 ; 朱文彬 2 ; 苏胜彦 2 ; 张宁 1 ; 袁新华 1 ; 杨弘 1 ;

作者机构: 1.南京农业大学无锡渔业学院

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关键词: 罗非鱼;TRAP;正交设计;单因素试验;优化

期刊名称: 南方水产科学

ISSN: 2095-0780

年卷期: 2013 年 9 卷 01 期

页码: 28-34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靶位区域扩增多态性(target region amplification polymorphism,TRAP)是一种新型功能性分子标记,比较了L16(45)正交试验和单因素方法优化罗非鱼(Oreochromis spp.)TRAP反应体系。2种分析方法结果中dNTPs浓度、随机引物浓度、DNA浓度相同而镁离子(Mg2+)浓度和TaqDNA聚合酶浓度不同,不同因素间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正交设计方法比单因素法更简单、科学、合理。该试验获得罗非鱼15μL TRAP最优反应体系为DNA模板浓度为60 ng、Mg2+浓度为1.5 mmol.L-1、dNTPs浓度为0.3 mmol.L-1、TaqDNA聚合酶0.5 U、随机引物浓度为7 pmol.L-1和固定引物浓度为10 pmol.L-1。该反应体系在4个罗非鱼群体中验证,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该反应体系的建立为TRAP标记应用于罗非鱼遗传多样性评价、种质鉴定、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

  • 相关文献

[1]暗纹东方鲀SRAP-PCR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程长洪,张敏莹,刘凯,徐东坡,段金荣,周彦锋,施炜纲. 2011

[2]Medaka tert produces multiple variants with differential expression during differentiation in vitro and in vivo. Rao, Feng,Wang, Tiansu,Li, Mingyou,Li, Zhendong,Hong, Ni,Zhao, Haobin,Yan, Yan,Lu, Wenqing,Chen, Tiansheng,Wang, Weijia,Lim, Menghuat,Yuan, Yongming,Hong, Yunhan,Yan, Yan,Li, Changming,Zhao, Haobin,Liu, Ling,Zeng, Lingbing,Wei, Qiwei,Hong, Yunhan,Guan, Guijun.

[3]人工养殖鲶的TRAP遗传分析. 葛学亮,孙中武,尹洪滨. 2010

[4]凡纳滨对虾易位子相关蛋白α亚基(TRAPα)基因解析及其与WSSV抗性的关联. 王晶晶,李旭鹏,薛倩,曹宝祥,栾生,罗坤,隋娟,代平,曹家旺,谭建,陈宝龙,傅强,孔杰,高焕,孟宪红. 2024

[5]日本沼虾SRAP反应体系正交设计及优化. 姚建华,傅洪拓,龚永生,吴滟,何新龙,李慧萍,乔慧. 2008

[6]大麻哈鱼SRAP反应体系正交设计及优化. 张慧,孙中武,刘伟,尹洪滨. 2010

[7]中国对虾SRAP分子标记体系正交优化及在遗传多样性分析中的应用. 陈华增,李健,何玉英,李吉涛,王清印. 2010

[8]白莲花粉中β-胡萝卜素的提取工艺条件的优化. 张岩,时威,吴燕燕,白阳,黄沛. 2011

[9]团头鲂对几种主要无机盐需要量的研究. 石文雷,刘梅珍,陆茂英,黄凤钦. 1997

[10]福尔马林固定鱼类标本DNA提取方法的优化. 孔啸兰,陈作志,林琳,李纯厚,梁沛文. 2012

[11]藻油的微胶囊化. 吕军伟,杨贤庆,林婉玲,马海霞,魏涯,李来好. 2015

[12]罗非鱼综合选育新技术. ^A董在杰^B1%^A徐跑^B2. 2008

[13]氟苯尼考在罗非鱼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王伟利,罗理,姜兰,谭爱萍,邹为民,卢迈新. 2012

[14]大规格罗非鱼养殖技术. ^A朱华平^B1%^A黄樟翰^B2%^A卢迈新^B3%^A高风英^B4%^A杨丽萍^B5. 2008

[15]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水产养殖水质监控系统. 毛力,杨弘,肖炜. 2014

[16]冷藏罗非鱼微生物学质量变化和货架期预测数学模型. 许钟,肖琳琳,杨宪时. 2004

[17]提高泛珠三角区域罗非鱼产业发展竞争力的探讨. 李来好,陈胜军,杨贤庆. 2007

[18]罗非鱼遗传多态性的DNA指纹图谱研究. 王进科,夏德全. 2000

[19]养殖水体内小球藻对鱼类密度制约作用的影响和生长特征. 刘兴国,徐皓,顾兆俊,宋洪桥. 2010

[20]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Oreochromis mossambicus)和荷那龙罗非鱼(O.hornorum)的选育效果评价. 朱华平,卢迈新,黄樟翰,高风英.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