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王晓辉 1 ; 向礼波 1 ; 刘美玲 1 ; 杨立军 1 ; 龚双军 1 ;
作者机构: 1.武汉科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华中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农作物重大病虫草害防控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灰葡萄孢;氟啶胺;敏感性;抗性菌株;生物学特性
期刊名称: 植物保护
ISSN: 0529-1542
年卷期: 2023 年 49 卷 006 期
页码: 115-121,20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评价灰霉病菌对氟啶胺的敏感性及抗药性风险,本试验于2020年-2021年在吉林、江西、湖北、山东、北京、湖南等地区的草莓、辣椒、四季豆、茄子和番茄上采集病叶、病茎、病花和病果,经单孢分离获得117个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菌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其对氟啶胺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有4株灰葡萄孢BJ14、BJ45、BJ46和BJ47对氟啶胺的敏感性显著降低,EC50在0.113 7~0.394 6 μg/mL,抗性倍数为4.7~16.3,MIC值>4 μg/mL.其余113个菌株对氟啶胺的平均EC5.为0.025 1 μg/mL.敏感性降低的4个菌株继代培养10代后,抗药性状稳定.交互抗性测定结果表明,对氟啶胺敏感性下降的菌株对腐霉利和咯菌腈2种杀菌剂表现为敏感,氟啶胺与腐霉利或咯菌腈没有交互抗性.生物学性状研究表明,4株敏感性下降菌株在PDA平板上的生长速率和在番茄果实上的致病力都显著低于敏感菌株,而菌丝生物量、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率与敏感菌株无显著差异.以上研究结果表明,田间已存在对氟啶胺敏感性降低的菌株,鉴于灰葡萄孢属于高风险抗性菌株,建议氟啶胺在防治灰霉病的使用中需谨慎.
- 相关文献
[1]铁皮石斛灰霉病病原分离鉴定及防治. 游景茂,郭杰,李哲,杨琴,段媛媛,郭晓亮,黄大野,邹庄玲,郭汉玖. 2019
[2]华重楼灰霉病菌灰葡萄孢ITS分型及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王帆帆,唐涛,曾佳,郭杰,唐其,郭晓亮,段媛媛,游景茂. 2021
[3]2013年湖北省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和戊唑醇的敏感性. 龚双军,杨立军,向礼波,史文琦,汪华,曾凡松,张学江,薛敏峰,喻大昭. 2014
[4]中成药鼻炎片中三种微生物对γ射线敏感性研究. 李晓华,叶丽秀,林若泰,陈玉霞,林勇,杨泽明. 2001
[5]中成药松刚益肝丹中三种微生物对γ射线敏感性研究. 李晓华,叶丽秀,林若泰,陈玉霞,林勇. 2000
[6]中成药小活络丸中三种微生物对γ射线的敏感性. 李晓华,叶丽秀,林若泰,陈玉霞,林勇,刘梅芳. 2004
[7]禽多杀性巴氏杆菌PCR检测方法的初步建立. 闫瑞雪,罗青平,汪辉,董俊,孔令严,刘国平. 2015
[8]梨黑斑病菌对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分析. 朱红艳,蒋小芬,李先明,伍涛,杨夫臣,涂俊凡,刘政,秦仲麒. 2016
[9]湖北省草莓炭疽病菌对咪鲜胺的敏感性. 韩永超,曾祥国,向发云,陈丰滢,顾玉成. 2014
[10]灰茶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大田防治条件的探索. 陈绳亮,刘明炎,李天宪,王友平. 2000
[11]小单孢菌40027菌株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李晓华,周秀芬,邓子新,刘梅芳,万中义,文胜利,陈玉霞,林勇. 2005
[12]卷丹百合黑斑病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英文). 吴金平,丁自立,刘晓艳,郭凤领,焦忠久,邱正明. 2014
[13]1株乳酸菌所产类细菌素Lactobacillin SD-22的初步研究. 张国强,师俊玲,杨自文. 2008
[14]明日叶叶斑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室内药效试验. 周洁,郭凤领,符家平,肖颖,徐绳武,吴金平. 2019
[15]茶轮斑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谭荣荣,毛迎新,黄丹娟,王红娟,陈勋,王友平. 2021
[16]柑桔黄龙病三种媒介昆虫的研究进展. 吕亮,肖翠,仝铸,张舒,王友平,孙中海. 2020
[17]湖北省黄连炭疽病的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王佐乾,潘竹青,张舒,游景茂,王友平,杨小林. 2020
[18]亲本体色及环境因子对长绿飞虱成虫体色、寿命与繁殖的影响. 尹海辰,李建洪,刘超华,万鹏. 2019
[19]明日叶茎基腐病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周洁,文生巧,齐传东,杨硕,肖颖,吴金平,郭凤领. 2023
[20]1株饲用植物乳杆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赵娜,杨雪海,李绍章,魏金涛.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植物源杀菌剂大黄素甲醚对烟草病毒病的防治效果研究
作者:潘首慧;薛原;何海永;龚双军;李继业;谭清群
关键词:植物源杀菌剂;大黄素甲醚;烟草病毒病;防治效果
-
湖北省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应用实践与思考
作者:曾凡松;许艳云;郭子平;顾辉;万利;邓春林;周华众;杨立军
关键词: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应用实践;对策建议
-
小麦白粉菌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技术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作者:向礼波;袁斌;薛敏峰;史文琦;曾凡松;杨立军;龚双军
关键词:小麦白粉菌;环介导等温扩增;灵敏度;特异性;快速检测
-
湖北省小麦赤霉病全生育期可持续综合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
作者:许艳云;曾凡松;郭子平;周华众;万利;邓春林;杨立军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全生育期;可持续;防控技术;示范
-
条锈病对不同抗性小麦品种的为害损失率和防治阈值研究
作者:阙亚伟;龚双军;王志清;向礼波;曾凡松;袁斌;薛敏峰;史文琦;刘万才;杨立军
关键词:小麦条锈病;产量损失率;植保贡献率;防治阈值
-
小麦白粉菌BgtVosA、BgtVelB、BgtBrlA基因的克隆及在调控无性繁殖中的作用
作者:曾凡松;翟亚美;袁斌;龚双军;向礼波;薛敏峰;阙亚伟;史文琦;郑磊;张强;杨立军;喻大昭
关键词:小麦白粉菌;Velvet蛋白;BrlA基因;无性产孢;表达分析
-
2023年湖北省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与毒性结构分析
作者:王志清;阙亚伟;史文琦;向礼波;曾凡松;郑磊;张强;龚双军;喻大昭;杨立军
关键词: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群体毒性结构;毒性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