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杨广东 1 ; 王新江 1 ; 刘兴焱 1 ; 谭福忠 1 ; 杨耿斌 1 ; 何长安 1 ;
作者机构: 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研究所
关键词: 可溶性糖;蔗糖;甜玉米
期刊名称: 玉米科学
ISSN: 1005-0906
年卷期: 2007 年 15 卷 02 期
页码: 76-7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通过对不同品质类型春玉米子粒可溶性糖和蔗糖的积累规律研究表明:随着子粒灌浆过程的进行,东农早甜在吐丝后15d可溶性糖和蔗糖的百分含量达到最大值,以后又缓慢下降。东农早粘在吐丝后20d达到最大值。四单19在吐丝后10d达到最大值。为确保甜玉米的商品价值和独特风味,甜玉米和糯玉米应在可溶性糖和蔗糖含量迅速下降之前适时采收。
- 相关文献
[1]甜玉米籽粒营养成分动态变化研究. 林红. 2011
[2]代表性春大豆种质资源叶片蔗糖含量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王象然,张大勇,郑伟,张振宇,徐杰飞,赵星棋,孙长恒,吴雨恒. 2024
[3]糖液预处理对提高玉米花培诱导率的研究. 付迎军,任海祥,白艳凤,王延峰,孙殷会,黄艳胜,邵广忠,孙广权. 2004
[4]不同基因型大豆糖分积累规律的研究——(Ⅱ)蔗糖含量积累规律研究. 马春梅,郭海龙,龚振平,魏丹,迟凤琴. 2011
[5]不同基因型大豆植株果糖含量动态变化的研究. 张磊,王玉峰,陈雪丽,马春梅,龚振平. 2011
[6]爱辉区香甜糯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刘晓莉,王万霞,刘显元. 2020
[7]复合益生菌对甜玉米秸秆青贮品质的影响. 李伟,韩永胜,孙芳,姚美玲,朱元芳,林秀蔚,王艳菲,黄萌,刘文,王爽. 2023
[8]黑龙江省甜玉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邢晓哲. 2015
[9]甜玉米种子活力影响因素及检测方法概述. 吴丽丽. 2021
[10]Su1型甜玉米杂种优势分析. 王立秋. 1997
[11]鲜食甜玉米新品种斯达甜221的选育及特征特性. 陈海军. 2021
[12]我国甜玉米育种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王晓东. 2014
[13]甜玉米轻简化提质增效栽培技术. 李波,张立国,张宇,陈喜昌,朴琳. 2022
[14]单、双隐性甜玉米自交系籽粒内含物与胚乳/胚干重比值的相关性分析. 程娟,邵广忠,王晓东,张庆娜,宗春美,闫超,孙殷会. 2025
[15]插秧密度对寒地粳稻花后可溶性糖形成积累的影响. 刘洋,赵宏伟,谷海东,姚辰. 2015
[16]微生物菌剂·沼液及其复配对蔬菜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邓志平,陶丽,李伟群,王英,陈三凤. 2011
[17]碱胁迫对水稻叶绿素及叶片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赵海新. 2020
[18]黑龙江水稻冷害Ⅶ苗期低温对水稻秧苗电导率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王春艳,王立志,李锐,李忠杰,陆欣媛,李禹尧,王连敏. 2010
[19]鲜甜玉米520主要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孟利,刘峰,金海涛,任红波,张晓波,程丽,张军. 2014
[20]大豆接种细菌性斑点病菌后叶片中SOD、POD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吴俊江. 200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基于SNP芯片对96份糯玉米自交系遗传多样性分析
作者:李文跃;于滔;曹士亮;马雪娜;唐贵;高利;杨耿斌
关键词:糯玉米;SNP;类群划分;遗传分析
-
基于机器学习的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类群研究
作者:曹士亮;张建国;于滔;杨耿斌;李文跃;马雪娜;孙艳杰;韩微波;唐贵;单大鹏
关键词:玉米;机器学习;交叉验证;类群划分;判别分析
-
玉米秸秆连年不同方式还田对玉米产量及土壤细菌群落组成的影响
作者:徐洪岩;郝玉波;张微;刘丽;张明爽;孔德崴;何长安;于倩倩;张树棣;钱春荣
关键词:秸秆还田;玉米连作;产量;根系;土壤微生物
-
52份玉米新材料萌发期耐冷性鉴定与评价
作者:马雪娜;于滔;张建国;曹士亮;杨耿斌;李文跃
关键词:玉米;萌发期;耐冷性;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
-
玉米耐低氮杂种优势分析
作者:周恪驰;何长安;纪春学;王辉;张恒
关键词:玉米;杂种优势;遗传变异;低氮耐性
-
矮秆酿造型高粱新品种克杂17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作者:孙邦升;杨广东;胡尊艳;郝智勇;李菁华;陈林琪
关键词:酿造高粱;克杂17号;矮秆;栽培技术
-
110份玉米新材料萌发期耐低温性鉴定与评价
作者:于滔;张建国;曹靖生;马雪娜;何长安;曹士亮;李树军;蔡泉;李昕;李思楠;杨耿斌;李文跃
关键词:玉米;耐低温;萌发期;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