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江苏省小麦纹枯病病原组成及其致病力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方正 1 ; 陈怀谷 1 ; 陈厚德 2 ; 王裕中 1 ;

作者机构: 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2.扬州大学农学院植物保护系

关键词: 小麦纹枯病;丝核菌;致病力

期刊名称: 麦类作物学报

ISSN: 1009-1041

年卷期: 2006 年 26 卷 01 期

页码: 117-12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明确目前江苏省小麦纹枯病病原的组成和致病性,从江苏省13个市的65个县(市)采集到的小麦纹枯病典型症状病株上共分离到171株丝核菌,通过苏木精染色法观察,其中双核丝核菌169株,多核丝核菌2株。这些双核丝核菌分别属于不同的融合群,通过菌丝对峙培养,考马斯亮蓝染色观察,其中CAG 1群158株,占93.49%,其它融合群共11株,占6.51%。2株多核丝核菌能互相融合,PCR扩增病菌的内转录区并进行测序,B last分析结果表明,它们属于AG 2融合群。对这171个丝核菌菌株进行了室内3个小麦品种的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菌株间致病力强弱存在明显差异,双核丝核菌的致病力强度显著高于多核丝核菌,双核丝核菌间不同融合群菌株致病力无明显差异。不同来源的菌株间致病力有明显差异,以无锡、连云港、泰州地区菌株致病力最强,南通菌株最弱。

  • 相关文献

[1]大玫北方 枯病菌与其轮作物丝核菌的生物学特性及致病力比较研究. 赵桂东,朱海波. 1999

[2]大麦纹枯病菌与其轮作物丝核菌的生物学特性及致病力比较研究. 赵桂东,朱海波,周玉梅,李茹. 1999

[3]中国北纬33度地区小麦纹枯病菌的群体组成及致病力研究. 陈莹,李伟,张晓祥,张伯桥,于汉寿,陈怀谷. 2009

[4]江苏省几种作物丝核菌酯酶同工酶研究. 夏正俊,李清铣. 1992

[5]栽培因子对小麦纹枯病的综合效应及高产控病技术研究. 孙爱根. 2002

[6]蚜粉克星防治小麦中后期主要病虫研究初报. 赵桂东,李茹,周玉梅,朱海波. 2000

[7]小麦纹枯病发生流行动态的模糊聚类分析. 陆长婴,季明东,刘文娟,韩梅. 2000

[8]不同地区小麦纹枯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及种类鉴定研究. 陈健华,邢锦城,张茸茸,张旭,陈怀谷,马鸿翔. 2010

[9]乙膦铝农药废液防治小麦纹枯病的效果及施用技术. 汪智渊,杨红福. 2004

[10]江苏免少耕麦田纹枯病发生规律研究. 陈厚德,王彰明,刘荆,游树立,陈良根,王振华,徐桂庆. 1993

[11]小麦抗纹枯病种质资源筛选. 任丽娟,陈佩度,陈怀谷,马鸿翔. 2010

[12]不同药剂处理对小麦纹枯病防治效果的研究. 陈香华,赵桂东,李茹,熊战之,郭小山,王宏宝,付佑胜,周长勇,刘伟中. 2012

[13]噻呋酰胺等杀菌剂防治小麦纹枯病田间试验. 孙春来,陈怀谷,吉用铨,陆晓峰,贲秀兰. 2012

[14]戊唑醇种子处理剂防治小麦纹枯病应用技术研究. 孙爱根. 2002

[15]小麦纹枯病菌拮抗细菌的筛选及生物活性测定. 林玲,陈怀谷,刘磊,张爱香,王裕中,史建荣. 2003

[16]戊唑醇种子处理防治小麦纹枯病. 史建荣,王裕中,陈怀谷,孙爱根,邵伯坤. 2000

[17]小麦根围禾谷丝核菌拮抗菌的鉴定、抗生素产生和根部定殖研究. 张美云,李伟,陈怀谷,鲁国东,王宗华. 2010

[18]禾谷丝核菌拮抗细菌的鉴定及其拮抗产物分析. 陈丽华,张爱香,朱韬,赖志兵,王宗华,陈怀谷. 2008

[19]TaPIM1基因提高小麦纹枯病抗性. 张增艳,周小青,马鸿翔,姚金保. 2010

[20]小麦纹枯病的研究进展和对策. 刘朝晖,张旭,陆维忠. 200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