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李荣林1 1 ; 唐君1 2 ; 艾仄宜1 2 ; 穆兵1 2 ; 杨亦扬1 2 ; 陈正涛2 2 ; 史海华2 2 ;
作者机构: 1.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休闲农业研究所
2.null
关键词: 植物精油;香草提取物;茶树;抗逆
期刊名称: 中国农学通报
ISSN: 1000-6850
年卷期: 2022 年 026 期
页码: 111-117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为了解香草提取物及植物精油对茶树抗逆生理的影响,开发环境友好型增强茶树抗逆能力的技术,本研究用香草(迷迭香、紫苏、猫薄荷新鲜组织)乙醇提取物、植物精油(冬青油、二氢茉莉酸酯)分别配成0.1%水溶液作为外源处理剂,于12月初对茶树进行喷雾处理(每个处理剂用液量7500 L/hm2,连续2次)。结果,经处理后的茶树叶片氨基酸含量相对提高27.8%~55.6%,多酚相对提高3.93%~24.2%,除薄荷提取物处理外,茶树叶片二醛相对含量降低9.2%~32.8%;酶活性分析指出,经处理后茶树叶片多酚氧化酶活性升高1.89~4.35倍,脂氧合酶活性升高1.41~2.58倍,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升高1.98~15.7倍,但只有迷迭香和紫苏提取物处理苯丙解氨酶(PAL)活性升高,其余处理PAL活性呈下降趋势;检测茉莉酸信号途径关键基因CsOPB3表达情况指出,二氢茉莉酸酯、迷迭香、紫苏提取物处理后茶树叶片CsOPB3表达上调明显,而在薄荷提取物、冬青油处理后茶树叶片CsOPB3表达下调。经植物精油或香草提取物处理后的茶树鲜叶,其水提取物对超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提高了1.3~2.9倍。本研究表明初冬茶园喷施植物精油和香草提取物具有提高茶树抵抗低温的适应能力。本研究所测生理指标在茶树抵抗其他非生物逆境或抵抗病虫害胁迫中的共性指示作用,进一步表明了本研究所用不同香草提取物及植物精油对茶树防御更广泛的逆境胁迫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相关文献
[1]植物精油纳米包埋技术的作用机制及其在肉品保鲜中的应用. 唐敏敏,王虹懿,刘芳,诸永志,王道营,徐为民,孙芝兰. 2020
[2]葡萄miR164家族生物信息学分析及靶基因预测. 王丽丽,葛金涛,刘兴满,赵统利. 2016
[3]能源作物甜高粱抗逆性的研究进展. 李欣欣,黄萍,庄义庆,杜浩,杜道林. 2016
[4]优质抗病粳稻新品种淮优粳2号的选育与应用. 朱明超,陈世来,袁彩勇,纪凤高. 2006
[5]江苏沿海甜高粱新品种盐甜1号与苏科甜2号选育与栽培技术. 潘宗瑾,王海洋,刘兴华,何小兰,张大勇,高进,陈建平,王为,陈中兵. 2019
[6]茅苍术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在组培苗中的回接. 陈佳昕,戴传超,李霞,田林双,谢慧. 2008
[7]棉花SUPERMAN类锌指蛋白基因GZFP的启动子及功能分析. 杨郁文,周建武,张保龙,范晓慧,任永哲,陈天子. 2011
[8]甘薯抗逆分子研究进展(英文). 边小峰,谢一芝,郭小丁,贾赵东,马佩勇. 2014
[9]棉花MYB转录因子基因GbMYB5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胡雪虹,陈天子,杨郁文,张保龙,王荣富. 2012
[10]脱落酸(ABA)对白粒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黄益洪,汤日圣,叶晓青,童红玉. 2009
[11]植物抗逆和开花相关miRNA研究进展及在丝瓜上的应用. 刘哲,许园园,娄丽娜,苏小俊. 2018
[12]丛枝菌根真菌和施氮量对茶树生长、矿质元素吸收与茶叶品质的影响. 赵青华,孙立涛,王玉,丁兆堂,李敏. 2014
[13]茶树种质资源表型遗传多样性分析. 俞文生,倪佳成,陈慧,李浩宇. 2017
[14]茶树CsNRT1.1基因密码子使用特性分析. 胡振民,万青,李欢,李荣林,王枫,杨亦扬. 2019
[15]茶树根系内生真菌与根际土壤真菌的季节多样性分析. 胡雲飞,张玥,张彩丽,杨路成,陈暄. 2013
[16]白化茶的研究与开发. 李荣林,孔云龙. 2010
[17]氮素水平对茶树新梢叶片代谢谱及其昼夜变化的影响. 马立锋,黎星辉,R. George Ratcliffe,Nicholas J. Kruger,阮建云. 2013
[18]茶树NPF5基因克隆及其在不同氮素处理下的表达. 唐君,代祥,李贵飞,穆兵,王枫,杨亦扬. 2023
[19]春茶后不同修剪处理对夏秋茶机采效果研究. 代祥,穆兵,胡振民,胡双明,杨亦扬. 2024
[20]以诱导抗性为基础的茶树病虫害控制新技术. 李荣林,李珍珍,杨亦扬,黎星辉,孔云龙,黄东华. 2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