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不同生育期大豆品种氮素积累特性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姚玉波 1 ; 张树权 2 ; 柴永山 3 ; 马春梅 4 ; 龚振平 4 ;

作者机构: 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2.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3.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4.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

关键词: 大豆;氮素;积累;特性

期刊名称: 中国土壤与肥料

ISSN: 1673-6257

年卷期: 2021 年 005 期

页码: 169-17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研究不同生育期大豆品种的氮素积累特性,以10个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地区生育期不同的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利用15N示踪技术,在框栽条件下分析大豆植株全氮累积规律,以及不同氮素来源,即土壤氮、肥料氮和根瘤氮的积累和分配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大豆品种全株和各器官的全氮积累量,除了根部,均表现为晚熟品种>中熟品种>早熟品种,不同生育期品种间差异显著;不同生育期大豆品种土壤氮和肥料氮占全氮比例与生育期负相关,即早熟品种>中熟品种>晚熟品种,不同生育期品种营养器官中土壤氮和肥料氮比例高于荚皮和籽粒;不同生育期大豆品种根瘤固氮量和占全氮比例与生育期正相关,即晚熟品种>中熟品种>早熟品种,根瘤氮主要积累在大豆荚皮和籽粒中,分配到籽粒中的根瘤氮占全株根瘤氮积累量的76.38%~92.25%。本研究为丰富不同生育期大豆品种氮素积累特性及氮肥调控提供数据支持。

  • 相关文献

[1]叶面施氮对不同类型大豆品种氮素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李灿东,郭泰,王志新,郑伟,张振宇,赵海红,郭美玲,邱强. 2021

[2]生物炭与氮肥施用量对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刘明,来永才,李炜,肖佳雷,毕影东,刘淼,李琬. 2015

[3]大豆叶面施氮量及氮素利用率的~(15)N标记. 李灿东,郭泰,王志新,郑伟,张振宇,郭美玲,刘忠堂. 2015

[4]叶面氮素施量对大豆氮素吸收与分配的影响. 李灿东,郭泰,王志新,郑伟,张振宇,李于,王囡囡,刘忠堂. 2015

[5]氮钾调控对春玉米氮钾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姜佰文,谭贺,于亚利,王春宏. 2013

[6]不同水平硼与小麦体内磷积累的关系. 严红,李文雄,刘锦红,张喜林,彭伟,王冶,杨光辉. 2001

[7]不同熟期玉米品种在不同生态区的干物质积累、转运与分配特征. 钱春荣,王荣焕,于洋,徐田军,宫秀杰,郝玉波,姜宇博,李梁,吕国依,杨忠良,赵久然. 2021

[8]玉米牡单10干物质积累与分配规律的研究. 傅迎军. 2001

[9]不同熟期玉米干物质积累、分配与转运特征. 钱春荣,王荣焕,赵久然,于洋,徐田军,郝玉波,姜宇博,宫秀杰,李梁,葛选良. 2017

[10]高粱籽粒单宁积累规律. 苏德峰,焦少杰,王黎明,姜艳喜,严洪冬,孙广全. 2017

[11]不同水平硼与小麦体内氮积累的关系. 严红,李文雄,赵久明,孙滨,谭志娟,李广忠,王兴琴. 2001

[12]呋喃丹特性及生物降解研究进展. 杜秋红,赵国宇,李玉梅,贾锡云,王根林. 2010

[13]豆渣水溶性膳食纤维特性研究. 刘昊飞. 2015

[14]寒地几个优良李亲本品种授粉特性研究. 张帅,杨晓华,林存学. 2020

[15]牡丰牌水稻壮秧剂产品特性和市场前景分析. 张桂芳. 2014

[16]两株不同解磷微生物的分离及其特性. 孙冬梅,张树权,迟丽,王昱婷,赵敏. 2008

[17]苯酚降解微生物的分离及特性初探. 孙冬梅,林志伟,张树权,迟丽,蒋堃,赵敏. 2008

[18]转基因大豆的主要特性及安全性评价. 周雁鹏,赵宏伟,位昕禹. 2010

[19]松嫩平原中南部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宜机收特性研究. 葛选良,钱春荣,于洋,宫秀杰,郝玉波,李梁,姜宇博. 2018

[20]发展特用玉米提高玉米经济效益. 赵伟. 200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