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山区茶园"生产-生态-生活"耦合及其技术对策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刘朋虎 1 ; 罗旭辉 2 ; 王义祥 2 ; 张文锦 3 ; 王定峰 4 ; 翁伯琦 2 ;

作者机构: 1.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态研究所

3.福建省红壤山地农业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

4.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关键词: 生产-生态-生活;茶园;有效耦合;模式构建;绿色发展

期刊名称: 生态学报

ISSN: 1000-0933

年卷期: 2019 年 39 卷 019 期

页码: 7047-705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通过下乡调研,总结并分析福建省山区茶园成功的经验与面临的挑战;主要针对山地茶园存在水土流失与茶园经营单一及生产质量有待提高等突出问题,结合红壤山地生态复合茶园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新时期发展山区“生产-生态-生活”耦合茶园(简称“三生”)的总体思路,阐述了“三生”耦合茶园的理论内涵,其是按照生态经济学的原理,通过茶园系统内部各结构要素的优化组合,促进其在时序有效链接、空间合理布局和生产生态匹配中产生正向联系和优势叠加作用,实现山区茶园生产、生态、生活功能的影响挖掘与充分利用,形成山区茶园整体性的耗散结构与有序性耦合链接的特定农业开发系统.从科学开垦与水肥调控工程、水土保持与立体种养工程、生态恢复与地力保育工程、水分涵养与茶园景观工程、绿化环节与茶旅结合工程、多样发展与康悦养生工程等6个方面总结提出了“三生”耦合茶园模式构建要素与技术实施要点.通过定位试验的能值分析表明,“三生”茶园能值自给率比常规茶园提高36.31%,可持续发展指数是传统茶园的2.68倍,说明在生产效率和和可持续发展方面“三生”茶园模式均优于常规茶园.结合福建茶业绿色振兴实际,提出了发展“三生”耦合茶园的技术与管理对策,以期为茶业企业与家庭农场在绿色发展过程提供参考及其借鉴.

  • 相关文献

[1]以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带动乡村产业绿色开发的对策研究. 刘韬,刘朋虎,赖瑞联,罗旭辉,王义祥,翁伯琦. 2019

[2]福建省新农村科技服务创新体系模式构建及对策措施. 林树文,陈文静,曾玉荣. 2011

[3]福建省农业废弃物多级循环模式优化与集成应用研究进展. 翁伯琦,王义祥,王煌平,罗涛,廖剑华,林代炎. 2017

[4]科技创新助力农业绿色发展的实践与思考-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为例. 仇秀丽,池敏青,周江梅,张艳芳,翁伯琦. 2019

[5]县域农业绿色发展指数构建及实证分析-基于湖北省2017年县域截面数据. 杨军. 2021

[6]促进"三茶融合"发展与县域茶叶品牌建设的思考-以尤溪县为例. 刘朋虎,赵雅静,叶菁,陈华,张文锦,翁伯琦. 2021

[7]论绿色发展理念与高效生态农业. 刘朋虎,赵雅静,张伟利,邢世和,翁伯琦. 2017

[8]因地制宜推动有机循环农业发展的若干思路与对策. 刘朋虎,韩牙琴,赖瑞联,陈华,翁伯琦. 2020

[9]以绿色发展新理念推进传统生态农业转型升级——福建省生态农业经济区发展战略研讨会综述. 许标文,郑百龙,曾玉荣,翁伯琦. 2016

[10]基于生态文明视域的农业绿色发展思路及对策-以福建省为例. 刘朋虎,赖瑞联,叶菁,王义祥,翁伯琦. 2021

[11]山区畲族村精准脱贫及绿色振兴研究——以福鼎市磻溪镇赤溪村为例. 罗旭辉,高承芳,刘朋虎,赖瑞联,翁伯琦. 2019

[12]山区“三生”耦合茶园体系优化构建与绿色发展对策研究. 刘朋虎,罗旭辉,王义祥,应朝阳,翁伯琦. 2018

[13]优化茶旅结合与茶业绿色振兴的思路创新及对策研究. 陈华,赖瑞联,罗旭辉,刘朋虎,应朝阳,陈义挺,张文锦,翁伯琦. 2018

[14]安溪县主要产茶乡镇土壤肥力现状浅析. 王文建. 2008

[15]屏南县发展高山生态观光茶园的设想. 薛巧英,王振康. 2007

[16]几种牧草在福建侵蚀茶园生态修复中的应用. 罗旭辉,钟珍梅,詹杰,陈清山,黄毅斌. 2009

[17]茶园饼肥的应用研究进展. 陶湘辉,王秀萍,钟秋生. 2009

[18]福建省典型茶园土壤硒含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余文权,王峰,陈玉真,单睿阳,尤志明,臧春荣,陈常颂. 2020

[19]林地转变为茶园的土壤pH及养分变化特征. 林诚,陈子聪,吴一群,颜明娟. 2020

[20]林地转变为茶园对土壤团聚体及渗透性能的影响. 陈玉真,王峰,吴志丹,江福英,张文锦,翁伯琦,罗旭辉,尤志明.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