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褪黑素测定方法及玉米、水稻种子中褪黑素含量的分析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王金英 1 ; 江川 1 ; 李书柯 1 ; 郑金贵 2 ;

作者机构: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2.福建农林大学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褪黑素;玉米;水稻

期刊名称: 中国农学通报

ISSN: 1000-6850

年卷期: 2009 年 25 卷 17 期

页码: 20-2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褪黑素(melatonin,MT)是一种吲哚类色胺(N-乙酰-5-甲氧基色胺),MT被证实广泛存在于生物有机体中。利用玉米、水稻种子作为材料,探索种子中MT含量的测定方法、并初步了解玉米和水稻种子中MT含量情况。结果表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来检测种子中MT含量是可行的,褪黑素在0.01~1.20mg/kg浓度范围内,其标准曲线的回归方程为Y=643436X-2446.1,R2=0.9998,平均回收率达94.11%;玉米、水稻两种粮食作物种子中含有褪黑素成份,且不同种间、品种间MT含量差异很大。玉米品种MT平均含量为96.5g/kg,变幅为0~2034μg/kg;水稻平均为16.0μg/kg,变幅为0~264μg/kg。

  • 相关文献

[1]一株短短芽胞杆菌中羟苯乙酯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 车建美,刘波,陈冰冰,史怀,唐建阳. 2015

[2]龙眼果实挂树保鲜前后糖组分含量的变化. 陈秀萍,胡文舜. 2019

[3]4个枇杷品种果实糖组分含量及其分布研究. 陈秀萍,邓朝军,许奇志,蒋际谋,胡文舜,姜帆,郑少泉. 2015

[4]刺葡萄愈伤组织褪黑素生物合成基因SNAT2、COMT3的克隆及其对光质的响应. 贺丽媛,赖恭梯,李思雨,许恒,林俊璇,郭奥琳,赖钟雄,赖呈纯. 2024

[5]外源褪黑素对新白8号枇杷果实日灼和果皮解剖结构的影响. 高雨薇,邓朝军,许奇志,李浩伟,项于倩,马翠兰,蒋际谋. 2024

[6]水稻褐飞虱若虫和成虫褪黑素含量测定及比较. 施龙清,解振兴,姜照伟,董萌,占志雄. 2021

[7]外源褪黑素对青椒幼苗耐冷性影响. 练冬梅,赖正锋,李洲,林碧珍,姚运法,张少平,洪建基. 2022

[8]超级杂交稻恢复系"航1号"的选育与应用. 谢华安. 2005

[9]水稻品种内生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 朱育菁,刘波,胡桂萍,郑雪芳,史怀. 2010

[10]基于正向遗传学策略解析水稻免疫相关性状分子机制. 陈松彪. 2014

[11]中国水稻杂种优势利用实践与展望. Hua' an Xie,谢华安. 2012

[12]福建省水稻科技创新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翁国华. 2002

[13]水稻内生细菌与根系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相关性. 刘波,胡桂萍,朱育菁,郑雪芳,苏明星. 2010

[14]连年翻压紫云英对稻田土壤养分和微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颜志雷,方宇,陈济琛,王飞,何春梅,林新坚. 2016

[15]基于近红外光谱的水稻抗性淀粉含量测定研究. 罗曦,吴方喜. 2016

[16]水稻抗稻瘟病基础抗性遗传基础及分子机制研究. 陈在杰,陈松彪. 2015

[17]国际稻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和稻瘟病抗性的初步评价. ZHU Ye-bao,朱业宝,JIANG Chuan. 2016

[18]国际稻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和稻瘟病抗性的初步评价. 朱业宝,江川,王金英. 2016

[19]国际稻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和稻瘟病抗性的初步评价. ZHU Ye-bao,朱业宝,JIANG Chuan. 2018

[20]基因工程固氮菌肥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初探. 张建福,戴景瑞. 199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