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王玉富 1 ; 周思君 2 ; 刘燕 1 ; 李希臣 2 ; 康庆华 1 ; 王国英 3 ;
作者机构: 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2.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3.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
关键词: 亚麻;农杆菌;转基因;愈伤组织;再生植株
期刊名称: 中国麻作
ISSN: 43-1134/S
年卷期: 2000 年 22 卷 03 期
页码:
摘要: 本试验以亚麻幼苗的下胚轴为外植体 ,利用抗除草剂 Basta的目的基因和 GUSINT基因 ,采用农杆菌介导法进行了亚麻转基因过程中植株再生及生根适宜培养基的筛选试验。经试验得出 :在附加少量 BA和 NAA的 Ms培养基上愈伤组织的再分化率可达31.8%~ 40 .2 %。经 GUS基因检测在脱菌后 3天亚麻下胚轴初步形成的愈伤组织的转化率可达 72 .2 %;四周后的转化率为 2 5 %;再生植株的转化率为 2 0 %。在 1/2 Ms培养基中附加 0 .0 0 1mg/L NAA可使再生植株的生根率达到 87.4%。通过试验初步建立起了根瘤农杆菌介导法亚麻转基因系统。
- 相关文献
[1]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进行亚麻转基因的培养基研究. 王玉富,周思君,刘燕,刘丽艳,康庆华,王国英. 2000
[2]亚麻抗除草剂转基因的分子检测. 王玉富,康庆华,李希臣,刘燕,刘昭军,薛召东,郝冬梅,张晓平,邱财生. 2008
[3]玉米叶基部愈伤组织诱导与植株再生. 王梓全,姜丽丽,曹士亮,王石,龚振平. 2012
[4]大豆体细胞组织培养再生植株的研究——Ⅰ 培养基、基因型、植物激素对诱导大豆再生植株的影响. 隋德志,王连铮,尹光初,雷勃君. 1989
[5]亚麻不同阶段愈伤组织的蛋白组分初探. 王克臣,冷超,黄文功,李冬梅,高波,李明. 2008
[6]亚麻愈伤组织、不定根及不定芽的超微结构研究. 王克臣,冷超,李明. 2009
[7]亚麻品种黑亚14号再生体系的优化. 程莉莉,黄文功. 2011
[8]亚麻单倍体抗逆基因的转化. 康庆华,许修宏,李柱钢,徐涵,关凤芝,刘文萍,张利国. 2006
[9]亚麻转基因中抗生素应用效果的研究. 康庆华. 2005
[10]二倍体马铃薯原生质体培养与植株再生. 刘文萍,刘建新,南相日,张丽娟,盛万民,张举梅. 2015
[11]草莓组织培养研究初报. 郭亚华,于志明,邓立平,张英臣. 1991
[12]从大豆幼胚诱导器官发生再生植株. 周思君,尹光初,雷勃钧,何志鸿,卢翠华,张开旺,钱华. 1990
[13]应用生物技术脱除大蒜病毒的研究. 刘文萍,于世选,韩玉芹,赵日. 1992
[14]从大豆幼胚诱导胚胎发生再生植株. 周思君,尹光初,雷勃钧,何志鸿. 1989
[15]大豆遗传转化的主要障碍及研究进展. 周思军. 2001
[16]红王子锦带花药诱导再生植株的研究. 周沫,姚雪. 2024
[17]整体透明技术的改进及亚麻多胚的观察. KANG QiNG-hua,康庆华,XU Han,徐涵. 2011
[18]我国亚麻分子育种. 康庆华,关凤芝,王玉富,路颖,李建英. 2005
[19]利用分子辅助技术建立亚麻核心种质库研究. 关凤芝. 2010
[20]浅谈中国纤维亚麻的现状与建议. 戴世秀. 200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亚麻新品种黑亚30号选育报告
作者:唐立郦;袁红梅;宋喜霞;程莉莉;姚玉波;刘丹丹;宋宪友;杨洌;康庆华;姜卫东;姚丹丹;吴广文
关键词:亚麻;品种;纤维型;黑亚30号
-
张掖耐盐碱亚麻品种筛选与示范研究
作者:姚丹丹;朱爱国;邱财生;赵信林;张正;守合热提·牙地卡尔;朱炫;宋喜霞;姜卫东;吴广文;孙中义;康庆华
关键词:亚麻;耐盐碱;产量性状;相关性分析
-
纤籽兼用亚麻新品种华亚9号的选育
作者:康庆华;宋喜霞;姜卫东;姚丹丹;孙中义;王玉富;陈晓艳;袁红梅;吴广文;邱财生;朱炫;姚玉波;邸桂俐;刘丹丹;唐立郦
关键词:亚麻;纤籽兼用;华亚9号;选育
-
不同亚麻品种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相关分析
作者:姚丹丹;宋喜霞;姜卫东;康庆华
关键词:亚麻;农艺性状;产量性状;相关性分析
-
高产优质粳稻新品种龙稻205的选育
作者:曾宪楠;王麒;孙羽;宋秋来;李希臣;李琬
关键词:龙稻205;粳稻;优质;选育
-
亚麻新品种华亚6号及其栽培观赏应用
作者:康庆华;姚丹丹;宋喜霞;姜卫东;孙中义;陈晓艳;邱财生;朱炫;陈洪生;刘继忠
关键词:亚麻;华亚6号;油纤兼用;观赏应用
-
寒地水稻麻育秧膜免秧盘育秧技术
作者:孙中义;康庆华;姚丹丹;宋喜霞;姜卫东;杨金凤;冷春旭;吴立成;闫平;武洪涛;张书利;徐振华;于艳敏;刘海英;刘宝海;高洪儒;赵北平;张擘;郑福余
关键词:寒地;麻育秧膜;免秧盘;育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