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斑点叉尾鮰冬季大规模死亡病原分离与鉴定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杨移斌 1 ; 刘天强 2 ; 阳涛 2 ; 胥宁 1 ; 董靖 1 ; 杨秋红 1 ; 刘永涛 1 ; 艾晓辉 1 ;

作者机构: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

2.通威股份有限公司动物保健研究所

关键词: 斑点叉尾鮰;鲁氏耶尔森氏菌;16S rDNA;病害防控;鉴定

期刊名称: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ISSN: 2095-1833

年卷期: 2016 年 6 卷 06 期

页码: 53-58

摘要: 2016年1—2月湖南安化地区网箱养殖的斑点叉尾鮰暴发大规模死亡,死亡率接近80%,发病鱼体重为1.5~2.0 kg。本研究从患病濒死鱼肝、脾、肾分离到1株致病菌,对其进行常规理化特性、分子生物学、人工感染实验以及药敏性检测。结果显示,分离菌株理化特性与鲁氏耶尔森氏菌(Yersinia ruckeri)特征相符,与NCBI中登录的鲁氏耶尔森氏菌的16S rDNA基因同源性达99%以上,在系统发育树上与鲁氏耶尔森氏菌聚为一族。人工感染鱼出现与自然发病相似症状,并能够从发病鱼组织中再次分离到相同病原菌,表明鲁氏耶尔森氏菌为斑点叉尾鮰该病病原菌。该分离菌株对氟苯尼考、多西环素及新霉素等药物高度敏感,本研究为斑点叉尾鮰暴发性出血病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 相关文献

[1]鲟源鲁氏耶尔森氏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特性研究. 杨移斌,夏永涛,郑卫东,胡鲲,杨先乐. 2013

[2]鲍曼不动杆菌斑点叉尾鮰株的分离与鉴定. 顾泽茂,柳阳,陈昌福,朱健,谢骏,徐跑. 2010

[3]斑点叉尾鮰源普通变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特性. 杨移斌,余琳雪,杨秋红,刘永涛,胥宁,杨先乐,艾晓辉. 2017

[4]斑点叉尾鮰出血病病原呼肠孤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曾令兵,徐进,李艳秋,王瑶,肖艺,范玉顶,周勇. 2009

[5]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一株合浦珠母贝共附生乳酸菌. 张岩,吴燕燕,李来好,杨贤庆,邵征翌. 2012

[6]锦鲤摩氏摩根氏菌的分离鉴定与药敏性研究. 韩娜娜,刘万建,耿伟光,黄倢,史成银. 2013

[7]氟苯尼考对鲁氏耶尔森氏菌体外药效研究. 卢彤岩,王荻,李绍戊. 2012

[8]氟苯尼考在感染鲁氏耶尔森氏菌的西伯利亚鲟体内的药效学. 王荻,李绍戊,冯娟,卢彤岩. 2012

[9]斑点叉尾(鱼回)主要疾病及其防治概述. 张林,孟彦,罗晓松,曾令兵. 2006

[10]斑点叉尾鮰下脚料鱼糜加工关键工艺与装备研究. Ouyangjie,欧阳杰,Zheng xiaowei,郑晓伟,Shen jian. 2011

[11]海豚链球菌兼职蛋白FBA的克隆表达、抗原性检测及免疫效果评价. 刘韬,陈德芳,段靖,王二龙,王亚军,汪开毓. 2018

[12]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Nitrite-degrading Lactic Acid Bacteria from Salted Fish. Yanyan Wu,Fajia Liu,Laihao Li,Xianqing Yang,Jianchao Deng,Sheng-jun Chen. 2012

[13]一种新的鱼类种质鉴定法. 龙华. 2003

[14]斑点叉尾鮰致病菌株的鉴定及特性. 陈林,谭爱萍,邹为民. 2009

[15]不同水温下氟甲砜霉素在斑点叉尾(鮰)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刘永涛,艾晓辉,杨红. 2009

[16]地衣芽孢杆菌A1在斑点叉尾鮰肠道的定植. 张洪玉,王海波,赵明军,焦丽亭,胡鲲,杨先乐,夏磊. 2019

[17]海豚链球菌兼职蛋白FBA的克隆表达、抗原性检测及免疫效果评价. 刘韬,陈德芳,段靖,王二龙,王亚军,汪开毓. 2018

[18]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鱼体肌肉组织中喹烯酮及其代谢物残留量的同时检测. 杨莉,艾晓辉,袁科平,汪开毓. 2010

[19]斑点叉尾鮰基础群体生长和存活性状遗传参数估计. 栾生,边文冀,邓伟,胡红浪,孔杰,秦钦,陈校辉,钟立强,黄太寿. 2012

[20]斑点叉尾鮰形态观察及其两种同工酶的电泳分析. 张涛,甘金华,陈建武,周剑光,张林,何力.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