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宁慧云 1 ; 连晋 1 ; 赵玉坤 1 ; 连吉明 1 ; 高根来 1 ;
作者机构: 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关键词: 品种;穗部性状;产量;灰关联
期刊名称: 农学学报
ISSN: 1007-7774
年卷期: 2013 年 3 卷 006 期
页码: 13-16,48
摘要: 为了综合评价16个玉米引种品种在当地农业生态环境的适宜性,通过大田栽培试验采集穗部性状及产量因子数据,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分析9个穗部性状及产量的灰关联度,构建综合评价模型对参试的16个玉米品种作综合比较.结果表明,穗粗与出籽率、行粒数与出籽率、单穗粒重与单穗重是灰关联度最大的3对性状;与产量关联度最大的3个性状是出籽率>行粒数>百粒重;灰关联权重模型评价排名前面的品种为'浚单29'>'先玉335'>'晋单55'>'郑单958'>'浚单26',且加权关联度评价模型和平权模型表现相似的变化趋势.在玉米育种实践中,应在保证出籽率、行粒数、百粒重3个性状优良的基础上协调其他各穗部性状综合筛选玉米新品种.灰关联综合评价分析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数据统计手段,应用于玉米新品种引种及适地栽培推广实践,从而能更科学地服务于当地农业生产.
- 相关文献
[1]不同花生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的灰关联评价研究. 宁东贤,闫翠萍,杨秀丽,赵玉坤. 2015
[2]不同化控剂处理下玉米穗部性状与产量的研究. 李慧明,段宏凯,平俊爱,李爱军,李卫东,杜志宏,吕鑫. 2016
[3]茬口对不同专用小麦品种产量及穗部性状的影响. 靖华,崔欢虎,王裕智,马爱平,亢秀丽. 2006
[4]高粱穗部主要性状与产量的关系. 赵建武,王磊,崔金胜. 2016
[5]旱地不同玉米品种穗部性状与产量关系的综合分析. 陈刚,张中东,王璞,陶洪斌. 2012
[6]不同阶段土壤水分亏缺对玉米穗部性状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周祥利,梁哲军,陶洪斌,王璞. 2010
[7]不同阶段土壤水分亏缺对玉米穗部性状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周祥利,梁哲军,陶洪斌,王璞. 2010
[8]高粱穗部主要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分析. 张桂香. 2004
[9]山西省中晚熟玉米种植区不同品种穗部性状差异分析. 李作一,段宏凯,田森林,郑丽萍,刘海,王艳娟,李爱军. 2018
[10]高粱穗部7个性状的遗传分析. 侯荷亭,侯旭东,仪治本,王良群. 1997
[11]玉米株高整齐度与穗部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翟广谦,陈永欣,田福海,徐惠民. 1998
[12]冬小麦穗部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性分析. 逯腊虎,武计萍,张婷,王玉斌. 2014
[13]玉米穗部产量性状杂种优势分析. 侯有良,卢宝红,钟改荣,陈喜明,赵篆芳. 2003
[14]高粱穗部主要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分析. 张桂香,翟世宏,李爱军. 2005
[15]山西小麦品(系)种穗部与籽粒性状分析. 张东旭,张俊灵,闫金龙,孙美荣,张树彬. 2017
[16]基于PCA方法的夏玉米穗部性状综合评价. 赵玉坤,高根来,田玮玮,王向东,甄胜虎. 2015
[17]矮秆玉米自交系08H67-2穗部性状一般配合力分析. 苏东涛,郑植尹,郑向阳,刘永忠. 2016
[18]十二个玉米杂交种穗部性状的灰色综合评判. 段学艳,高跟来,宁慧云,甄胜虎. 2005
[19]特早熟双铃棉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 邢亚静,雷耐成,雷继清. 2002
[20]不同移栽期对不同糯玉米品种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王彧超,李洪,王瑞军,郗小倩,郭妙,王彧瑶.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不同黑花生品种的抗旱性鉴定评价
作者:李楠;赵玉坤;宁东贤;杨秀丽;杨丽萍
关键词:黑花生;品种;抗旱性
-
不同播期对临花9号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作者:杨秀丽;宁东贤;赵玉坤;杨丽萍;李楠;谢咸升
关键词:播期;临花9号;农艺性状;生长发育;产量
-
大麦籽粒灌浆期β-淀粉酶积累动态与气象因子关系研究
作者:周元成;陈爱萍;曹永立;王镇;赵玉坤;侯东红;解丽丽
关键词:大麦;灌浆期;β-淀粉酶;气象因子
-
EMS诱变技术在小麦上的应用
作者:曹亚萍;武银玉;范绍强;张凤琴;连晋;高炜
关键词:小麦;甲基磺酸乙酯;化学诱变;突变体
-
晋南麦区麦蚜及其主要天敌种群时空生态位研究
作者:范绍强;武银玉;连晋;王全亮;贾明光;李争艳;曹亚萍
关键词:麦蚜;天敌;时间;空间;生态位
-
高产大果花生新品种临花9号的选育
作者:宁东贤;赵玉坤;杨秀丽;杨丽萍;李楠
关键词:高产;品种;临花9号;选育
-
高产优质花生新品种临花9号轻简化栽培技术
作者:宁东贤;赵玉坤;杨秀丽;杨丽萍;李楠
关键词:高产优质;品种;轻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