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龙卫华 1 ; 浦惠明 1 ; 高建芹 1 ; 胡茂龙 1 ; 张洁夫 1 ; 陈松 1 ;
作者机构: 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农业部长江下游棉花与油菜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油菜;辐射诱变;种质创新;高油酸性状;遗传分析;低温响应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2021 年 002 期
页码: 261-27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创建高油酸(high oleic,HO)油菜新种质,探明HO新种质中高油酸性状的遗传模式,明确HO新种质油酸含量变化的生理特性,为培育HO油菜新品种奠定基础.[方法]采用辐射处理油菜萌动发芽种子,获得初级诱变群体后在后续世代利用极端选择法结合小孢子培养技术筛选油菜HO新种质.以HO新种质分别与3个不同遗传背景的常规油菜品系为亲本组合杂交构建6个世代(P1、P2、F1、BC1P1、BC1P2和F2)的遗传群体,测定各群体脂肪酸含量后应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联合分析方法对遗传群体的高油酸性状进行遗传分析.测定HO新种质种子发芽过程中子叶、不同温度处理下苗期营养器官以及角果成熟过程中种子的油酸含量,明确其变化规律及生理效应.[结果]通过辐射获得油酸含量显著变化的初级诱变群体,在后续世代持续利用极端选择法得到平均油酸含量升高20个百分点的高世代群体,采用小孢子培养得到纯合稳定的油菜HO双单倍体群体,最终根据品质性状筛选成功得到HO新种质B161,其油脂中油酸含量为85%,亚麻酸含量为3%.以B161为HO亲本和常规品系杂交配置得到3个具有不同遗传背景的遗传群体并测定获得各群体的油酸含量表型数据.脂肪酸含量相关性分析表明,十八碳脂肪酸中油酸含量与亚油酸含量和亚麻酸含量具有显著负相关关系.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该种质中高油酸性状由2对具有加性效应的主效基因控制,并且2对基因对油酸含量的效应值接近.生理分析表明,常温下HO品系营养器官(根、茎、叶和叶柄)的油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常规品系,亚麻酸含量显著低于常规品系.低温下HO品系营养器官的油酸含量降低,但仍高于常规品系;常规品系油酸含量在低温下稳定.低温下两类品系营养器官的亚麻酸含量均显著提高,但HO品系亚麻酸含量仍低于常规品系.在种子成熟过程和种子发芽过程中,HOLL品系中油酸含量持续显著高于常规油菜,而亚麻酸含量则持续显著低于常规油菜.[结论]成功创制了油菜HO新品系B161,明确了新种质HO性状的遗传规律和生理特性.获得的HO品系具有潜在育种利用价值.
- 相关文献
[1]甘蓝型油菜无花瓣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李洪戈,余坤江,郭婷婷,张洁夫. 2014
[2]玉米辐射诱变的研究和应用. 朱献玳,吴德芳,邹积万. 1995
[3]江苏省农作物辐射诱变育种的成就与展望. 陈秀兰,柳学余,何震天,韩月澎,杨鹤峰. 2004
[4]M_2代穗选法筛选小麦产量构成性状的效果. 缪炳良,柳学余,莫建华,崔叶龙. 1992
[5]小麦辐射诱变筛选高蛋白基因型. 缪炳良,柳学余,周华平. 1988
[6]扬辐糯4号的选育及其特性. 陈秀兰,何震天,韩月澎,杨鹤峰,吴怀珣,张永泰,缪粉英,柳学余. 1996
[7]高产多子芋新品种扬芋1号、2号的选育. HUI Feihu,惠飞虎,ZHANG Ying,张瑛,ZHANG Yongji,张永吉. 2015
[8]苏玉糯1号及其亲本的种质创新利用进展. 黄小兰,薛林,石明亮,陈国清,陆虎华,孙权星,彭长俊,陈小晖,陆冬梅. 2012
[9]糯玉米自交系衡白522的种质创新研究. 陈建军,黄小兰. 2012
[10]矮败轮回选择工具创新小麦种质资源的应用研究. 李强,李筠,任立凯,孙中伟,浦汉春. 2012
[11]热带玉米种质粗缩病抗性鉴定与种质创新利用. 孟庆长,郑飞,季爱民,陈艳萍,赵文明,孔令杰,张美景,袁建华. 2012
[12]小麦抗纹枯病种质创新及QTL定位的初步研究. 蔡士宾,任丽娟,颜伟,吴纪中,陈怀谷,吴小有,张仙义. 2006
[13]观赏植物远缘杂交后代的鉴定方法. 邓衍明,贾新平,梁丽建. 2016
[14]食用豆抗豆象种质创新与遗传改良研究进展. 杨晓明,程须珍,朱振东,刘昌燕,陈新. 2023
[15]红肉桃研究与利用进展. 俞明亮,马瑞娟,沈志军,许建兰,严娟. 2014
[16]桃优异种质的创新研究. 俞明亮,马瑞娟,杜平,章镇. 2004
[17]抗叶斑病苏丹草杂交制种技术及其种质创新. 钟小仙,顾洪如,周卫星,向阳海,白淑娟,许能祥. 2001
[18]引进紫心甘薯资源的鉴定及种质创新. 谢一芝,郭小丁,贾赵东,马佩勇,边小峰. 2013
[19]体细胞突变技术在草坪草种质创新上的最新应用. 邓衍明,叶晓青,贾新平,梁丽建. 2014
[20]中国芋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吴薇,常庆涛,王安.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三氨基酸替换的油菜EPSPS基因在烟草中表达高抗草甘膦特性
作者:朱红利;屠钢;彭琦;孙程明;张维;胡茂龙;付三雄;张洁夫;陈松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EPSPS基因;人工突变;转基因烟草;草甘膦抗性
-
粳稻茬肥油两用油菜品种筛选及肥田潜力分析
作者:彭琦;高建芹;胡茂龙;郭月;浦惠明;周晓婴;张维;孙程明;付三雄;王晓东;张洁夫
关键词:粳稻茬;甘蓝型油菜;肥油两用;生物量;养分累积量
-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在甘蓝型油菜分枝角度调控中的功能分析与预测
作者:孙程明;周晓婴;陈锋;张维;王晓东;彭琦;郭月;高建芹;胡茂龙;付三雄;张洁夫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株型;分枝角度;长链非编码RNA;转录组
-
长江下游非转基因抗除草剂杂交油菜品系在新疆伊犁河谷的适应性分析
作者:龙卫华;咸志慧;张正;阿里别里根·哈孜太;祖勒胡玛尔·乌斯满江;浦惠明;胡茂龙
关键词:伊犁河谷;非转基因抗除草剂油菜;杂草;适应性分析;除草剂;产量
-
油菜种质M196对ALS类除草剂的交互抗性评价与抗性基因BnAHAS1-3R的表达分析
作者:卢鑫宇;郭月;祁余容;王婷;李伟龙;吕欣蕾;钟詹斐;彭琦;高建芹;张洁夫;胡茂龙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抗除草剂新种质;交互抗性;功能分析
-
植物环状RNA(circRNA)的形成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王婷;郭月;彭琦;张洁夫;胡茂龙
关键词:植物环状RNA;形成机制;作用机理
-
磺酰脲类除草剂对抗性油菜田间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作者:张维;浦惠明;胡茂龙;张洁夫;朱红利;高建芹
关键词:磺酰脲类;非转基因;抗除草剂油菜;杂草防效;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