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夏中华 1 ; 金彦刚 2 ; 杨永乐 2 ; 邵慧 2 ; 李珍富 2 ; 韩璞 2 ; 宋速速 2 ; 任迎涛 2 ; 赵其兵 2 ;
作者机构: 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2.江苏瑞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关键词: 小麦;新品种;选育;特征特性;栽培
期刊名称: 江苏农业科学
ISSN: 1002-1302
年卷期: 2015 年 43 卷 07 期
页码: 83-8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明麦2号由淮麦17与鲁麦14杂交并通过系谱法选育而成,属弱春性早熟小麦品种,株型较紧凑,幼苗匍匐,株高88.5 cm,分蘖力较强,稳产性好,正常年份的产量为7 125~8 625 kg/hm2;春季起身拔节早,两极分化快,抽穗早,耐倒春寒能力一般,耐热性好,灌浆速度较快,成熟落黄佳;茎秆弹性较好,抗倒性较强,对不同生长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南部稻茬麦区除外)、安徽北部、江苏北部、陕西关中地区高中水肥地块中晚茬种植。
- 相关文献
[1]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宁麦13的选育与应用. 钱存鸣,杨学明,姚国才,姚金保,周朝飞,王立明. 2006
[2]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连麦2号的选育及应用. 李筠,王龙,任立凯,秦德荣,刘耀鸿,武晓军. 2007
[3]中粳稻新品种淮稻9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袁生堂,袁彩勇,王健,文正怀. 2006
[4]中粳稻新品种淮稻10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袁彩勇,袁生堂,王健. 2007
[5]优质高产晚粳苏粳8号的选育及栽培要点. 乔中英,王建平,朱勇良,谢裕林,黄萌. 2007
[6]大豆新品种通豆4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汪凯华,王学军,缪亚梅,徐建华,张秀梅,卢玉兵. 2007
[7]杂交晚粳组合南粳优293的选育、栽培及制种技术. 李余生,黄胜东,杨娟,张亚东,王才林. 2022
[8]宁杂4号美洲狼尾草选育研究. 白淑娟,周卫星,丁成龙,顾洪如,钟小仙. 2001
[9]高产大粒早毛豆新品种早选3号的选育. 程德荣,陈新,严继勇,高兵. 2004
[10]高产广适多抗小麦主推品种淮麦25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孙苏阳,李海军,王永军,李丽丽,夏中华,顾正中,刘友华. 2013
[11]优质鲜食夏大豆新品种通豆5号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汪凯华,王学军,缪亚梅,陈满峰. 2008
[12]甘薯新品种苏薯13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赵荷娟,程润东,唐玉宝,张海军,王庆南,张礼浩,佘义斌. 2007
[13]高淀粉型甘薯新品种徐薯24的选育与栽培要点. 谢逸萍,马代夫,李洪民,李秀英,李强,王欣. 2008
[14]高产广适抗病粳糯新品种镇糯19号的选育与特征特性. 景德道,钱华飞,周义文,林添资,余波,龚红兵,李闯,曾生元,张小明,盛生兰. 2014
[15]小麦新品种淮麦28的特征特性与栽培技术. 顾正中,周羊梅,王安邦,夏中华,孙苏阳. 2010
[16]早熟高产抗病小麦新品种宁麦17及其栽培要点. 姚国才,张鹏,马鸿翔,姚金保,杨学明. 2013
[17]小麦新品种淮麦23特征特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孙苏阳,李海军,王永军,衡墩营,夏中华,顾正中,刘友华,纪凤高. 2007
[18]优质高产抗病小麦新品种镇麦6号的选育与栽培技术要点. 陈爱大,朱传统,岳绪国,景德道. 2006
[19]优质高产抗病小麦新品种镇麦5号的选育与栽培要点. 陈爱大,朱传统,岳绪国,景德道. 2005
[20]高产优质多抗小麦新品种淮麦23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孙苏阳,李海军,王永军,衡墩营,夏中华,顾正中,刘友华,纪凤高.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瑞华麦520的选育、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作者:金彦刚;杨永乐;常东伟;王笑笑;任仰涛;赵其兵;李珍富;夏中华
关键词:瑞华麦520;选育;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
淮麦36的选育、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
作者:杨永乐;金彦刚;宋红芳;常东伟;王笑笑;宋速速;夏中华
关键词:小麦;淮麦36;选育;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
国审小麦新品种瑞华麦520
作者:郑安俭;夏中华;金彦刚
关键词:
-
杂交玉米新品种瑞华968的选育及栽培
作者:郑安俭;夏中华;金彦刚
关键词:
-
种植密度对玉米苏玉29产量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作者:王丽;金彦刚;夏中华;邵慧;任仰涛;杨永乐;丁益;韩璞
关键词:种植密度;玉米;苏玉29;产量;生理特性
-
种植密度对瑞华麦520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作者:莫艳梅;夏中华;金彦刚;杨永乐;赵其兵;宋速速;李珍富;任仰涛;韩璞
关键词:小麦;种植密度;产量构成
-
药隔期低温胁迫对小麦生理及产量的影响
作者:吴青霞;杨林;邵慧;冉从福;杨子博;余静;李立群;李学军
关键词:小麦;低温胁迫;药隔期;生理指标;单株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