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大豆微核心种质资源抗旱性评价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任洪雷 1 ; 张丰屹 1 ; 韩新春 1 ; 洪慧龙 2 ; 朱筱 1 ; 王广金 1 ; 邱丽娟 2 ;

作者机构: 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

2.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大豆;微核心种质;成株期;抗旱性;综合评价

期刊名称: 作物杂志

ISSN: 1001-7283

年卷期: 2023 年 006 期

页码: 94-10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抗旱性是大豆在干旱胁迫下高产稳产的重要生态性状,筛选耐旱种质资源提高新品种的抗旱能力,是保障大豆高产稳产的重要途径之一。以大豆微核心种质为研究对象,采用大豆成株期抗旱性鉴定方法,利用海南冬季干旱少雨的气候特点,系统调查了干旱对163份不同大豆资源的株高、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等4个农艺性状的影响。再利用加权隶属函数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对163份微核心种质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供试的163份大豆微核心种质可划分为5个抗旱等级,并鉴定出高抗旱(1级)种质4份(ZDD02159、ZDD10430、ZDD13560和ZDD16874)、抗旱(2级)种质14份、中抗旱(3级)种质52份、敏感(4级)种质74份以及高敏感(5级)种质19份。这些研究结果和抗旱种质的挖掘,为利用资源拓宽遗传基础,培育抗旱大豆新品种和抗旱基因发掘与功能研究提供了参考。

  • 相关文献

[1]不同基因型大豆花荚期抗旱性综合评价. 王燕平,任海祥,孙晓环,白艳凤,宗春美,齐玉鑫,王晓梅,侯国强,徐德海. 2015

[2]大豆热激转录因子GmHsFA1对高温和干旱信号的表达反应. 吴广锡,魏崃,唐晓飞,王伟威,王鹏飞,王兴宇,刘丽君. 2013

[3]结荚鼓粒期土壤水分胁迫对不同大豆品种形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任海祥,童淑媛,杜维广,邵广忠,杜震宇,宗春美,岳岩磊,王玉莲. 2011

[4]转AtCBF4基因大豆株系的抗旱性评价. 王兴宇,魏崃,王伟威,薛永国,唐晓飞,吴广锡,王鹏飞,于志远,刘丽君. 2014

[5]大豆品种抗旱性对比分析与综合评价. 于凤丽,崔杰印,刘冬影,位昕禹. 2013

[6]大豆抗旱性的遗传改良研究. 任海祥,王全伟,满为群,栾晓燕,邵广忠,徐香玲,杜维广. 2009

[7]过表达AtCBF4、BoWS大豆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魏崃,王兴宇,唐晓飞,王伟威,薛永国,于志远,刘丽君. 2015

[8]异源表达大豆转录因子GmNF-YA19提高转基因烟草抗旱性. 翟莹,李铭杨,张军,赵旭,于海伟,李珊珊,赵艳,张梅娟,孙天国. 2023

[9]大豆转录因子GmWRKY57B的基因克隆及功能分析. 张兰,王晓萍,毕影东,张春义,范云六. 2008

[10]北美大豆种质资源农艺综合性状鉴定与分析. 李明雪,孙旭红,张勇,王磊,杨兴勇,庞泽,宋继玲. 2024

[11]早熟大豆种质资源萌发期耐旱性评价. 李健平,谢路,韩德志,谷勇哲,邳植. 2022

[12]4个三叶草种质材料的抗逆性比较研究. 于凤芝,王晓军,邢珊珊,马琳琳,余守海,李伟群,陈雪丽,张磊. 2010

[13]寒地水稻抗旱品种的筛选与鉴定. 高世伟,聂守军,刘宇强,刘晴,常汇琳,熊琰,谢树鹏,薛英会,王宝力,史淑春. 2018

[14]不同玉米自交系萌发期抗旱性鉴定. 姚玉波,于莹,赵东升,郭永利,周菲,张树权. 2020

[15]不同玉米品种的抗旱性研究. 韩业辉,刘洋,苗亿,王立达,李青超,周超,孙培元. 2015

[16]不同品种亚麻种子萌发期抗旱性鉴定. 姚玉波. 2015

[17]黑龙江省西部地区玉米主栽品种的抗旱性评价. 李青超,王俊河,苗亿,刘洋,韩业辉,徐婷,兰红宇. 2018

[18]印度梨形孢诱导紫花苜蓿提高抗旱性研究初报. 武美燕,蒿若超,张文英,张月学,唐凤兰. 2013

[19]黑龙江省抗旱水稻品种(系)的筛选. 王麒,冯延江,张小明,卞景阳,桂翰林,张秀红,王萍. 2009

[20]春玉米抗旱性鉴定指标比较研究. 刘玉涛,邱振英,王宇先,赵世宽,张树权,连永利,于桂霞,于海林,臧晓霞. 200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