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150 Hz矩形波断续音对褐菖鲉音响驯化的试验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侍炯 1 ; 钱卫国 1 ; 唐振朝 2 ; 韩振兴 1 ; 张硕 1 ;

作者机构: 1.上海海洋大学

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褐菖鲉;矩形波断续音;驯化;行为控制

期刊名称: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ISSN: 2095-1388

年卷期: 2014 年 05 期

页码: 94-9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采用150 Hz矩形波断续音,对体质量为32.3~65.7 g的褐菖鲉Sebastisous marmoratus幼鱼进行了音响驯化试验。结果表明:驯化3 d后,试验组褐菖鲉对声音开始产生趋向性;试验组鱼的反应时间在驯化第2~5天时,虽然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总体呈下降趋势,驯化第9天时与对照组接近(P>0.05),驯化第10天~第25天时总体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驯化第17天时反应时间达到最低值2 s;试验组鱼的聚集时间在驯化第2天~第6天时下降明显,之后随着驯化时间的延长,聚集时间下降趋势趋缓,驯化第12天时接近对照组(P>0.05),并从第14天开始低于对照组,驯化第14天~第16天、第18天~第21天、第23天~第25天时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驯化第19天时聚集时间降到最低值26 s;试验组鱼的聚集率总体呈上升趋势,驯化第20天时聚集率达到最高值86.7%,而对照组则时高时低,并且从第3天开始显著低于试验组(P<0.05);在试验的后5 d投放人工鱼碓后,放音时仍然能将试验组(不投放饵料)大部分褐菖鲉从鱼礁中引出,聚集率最低为75.0%,与对照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研究表明,150 Hz矩形波断续音能够对褐菖鲉有很好的诱集作用,而且能明显吸引聚集在人工鱼礁中的褐菖鲉。

  • 相关文献

[1]声音导鱼技术的分析与展望. 胡运燊,石小涛,刘德富,陈帅,王从锋,陈求稳,郑胜,白艳勤. 2013

[2]饲料n-3HUFA水平对褐菖鲉血清生化指标、主要脂代谢酶活力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岳彦峰,彭士明,施兆鸿,王建钢. 2013

[3]刺激隐核虫感染对褐菖鲉的胁迫及鱼体的免疫应答. 尹飞,龚颀杨,施兆鸿,孙鹏,彭士明,高权新,但学明,李安兴. 2014

[4]饲料脂肪水平对褐菖鲉血清生化指标、免疫及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 施兆鸿,岳彦峰,彭士明,李云航,孙鹏,尹飞,王建钢. 2013

[5]不同人工鱼礁模型对褐菖鲉的诱集效应. 周艳波,蔡文贵,陈海刚,陈丕茂,唐振朝,吕国敏,贾晓平. 2011

[6]饲料脂肪水平对褐菖鲉生长、肠道消化酶及主要脂代谢酶活力的影响. 岳彦峰,彭士明,施兆鸿,李云航,孙鹏,尹飞,王建钢. 2012

[7]粤东海域褐菖鲉种群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变异及其在平鲉亚科中的分类地位. 苏天凤,江世贵,张殿昌,周发林,黄建华,朱彩艳,杨丽诗. 2012

[8]大口黑鲈选育群体幼鱼转食配合饲料的驯食研究. 赵荦,李胜杰,白俊杰,梁健辉,韩林强,梁旭方. 2019

[9]六斑刺鲀人工育苗技术研究. 岳彦峰,彭士明,张晨捷,高权新,施兆鸿,夏连军,王伟. 2017

[10]哲罗鱼胚胎和仔鱼发育的研究. 张永泉,尹家胜,贾钟贺,陈玉春. 2008

[11]驯化摄食对黑鲍饵料选择性的影响研究. 李敏,朱长波,张汉华,陈利雄,吴进锋. 2007

[12]野生鲈鲤驯化养殖试验. 詹会祥,周礼敬,朱永久,吴兴兵,杨德国,晏宏. 2012

[13]珠江口池塘幼鲥养成亲鱼的生理生态研究. 王汉平,魏开金,林加敬,麦家柏,钟鸣远. 1997

[14]不同饵料对细鳞鱼仔鱼开口驯化的比较. 徐革锋,夏大明,姚德鑫,李永发,张玉勇,牟振波. 2007

[15]莫桑比克罗非鱼和荷那龙罗非鱼耐盐性的初步研究. 杨淞,卢迈新,黄樟翰,高风英. 2006

[16]俄罗斯鲟(Acipenser galdenstadti)规模化养殖研究——Ⅱ.幼鱼驯化技术. 邱岭泉,曲秋芝,孙大江,马国军,孙慧武. 2001

[17]养殖密度对饲料驯化期西伯利亚鲟生长的影响. 刘晓勇,齐茜,王国峰,张永旺,白喜军,孙大江. 2012

[18]大鳍Hu池塘驯化及养殖技术试验. 周剑光,杨德国. 1997

[19]盐碱地池塘半滑舌鳎驯化养殖技术研究. 李忠红,李耕,潘玉洲,李爽,郑文军. 2013

[20]淡水人工培育中华鲟亚成体的海水驯化试验. 杨德国,朱永久,危起伟,陈细华,刘鉴毅,王凯.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