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基于无人机遥感的玉米叶面积指数与产量估算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王来刚 1 ; 徐建华 2 ; 贺佳 1 ; 李冰 3 ; 杨秀忠 1 ; 王利军 1 ; 郭燕 1 ;

作者机构: 1.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

2.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3.黄河科技学院

关键词: 玉米;无人机;多光谱遥感;叶面积指数;产量

期刊名称: 玉米科学

ISSN: 1005-0906

年卷期: 2020 年 006 期

页码: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2018和2019年在河南省新乡县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试验基地的玉米为研究对象,利用八旋翼无人机搭载的MicaSense RedEdge多光谱相机对试验区进行遥感监测,构建玉米叶面积无人机遥感监测模型和产量估算模型,并在示范区进行应用.结果表明,NDVI、EVI和GNDVI这3种植被指数在构建叶面积指数监测模型中具有较好的精度和稳定性.利用抽雄期植被指数构建的估产模型精度最高,吐丝期次之,拔节期最低.与单生育期估产模型相比,累积3个生育期植被指数构建的估产模型精度有一定提升,R2为0.87,RMSE为405.42 kg/hm2.构建的无人机遥感监测模型,可以快速有效评估玉米长势和产量.

  • 相关文献

[1]一款无人机高光谱传感器的验证及其在玉米叶面积指数反演中的应用. 陈鹏飞,李刚,石雅娇,徐志涛,杨粉团,曹庆军. 2018

[2]氮肥不同用量对玉米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张凤喜,孙宁,方向前. 2021

[3]化控对不同种植密度下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刘春晓,张玉,刘强,何春梅,汪黎明,高新学,刘玉敬,董瑞,刘铁山. 2019

[4]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刘春晓,董瑞,张秀芝,刘铁山,何春梅,汪黎明,高新学,刘玉敬,刘强,陈凯. 2017

[5]种植密度对籽粒机收玉米'鲁单608'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刘春晓,汪黎明,董瑞,刘铁山. 2025

[6]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Liu Chunxiao,刘春晓,董瑞,Dong Rui. 2017

[7]玉米新品种吉单47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和高产因素分析. 岳尧海,王敏,周旭东,张志军,张建新,马英杰,赵万庆,刘文国. 2015

[8]紧凑型玉米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 陈国平,赵久然,李伯航,王忠孝,李维岳,尹枝瑞. 1993

[9]玉米施N、K肥及密度的三因子试验研究. 边秀芝,任军,刘慧涛. 2005

[10]作物超高产品种生理及产量性状对施肥量的响应研究综述. 王婷婷,饶德民,孟凡钢,于德彬,张鸣浩,张伟. 2023

[11]典型高产大豆品种长农39群体冠层光合生理特性及农艺性状分析. 朱岚清,饶德民,邢伟明,程彤,赵婧,赵娜,亓立强,张伟,孟凡钢. 2025

[12]无人机遥感技术在农业中应用的发展对策研究. 洪小丽,张语桐,王廷超,黄帅,舒坤良,赵娜. 2023

[13]土施和无人机配施锌肥对小麦产量和籽粒锌铁硒含量的影响. 王澜,蒋曦龙,陈利容,孔玮琳,贤伟华,马国兴,夏海勇. 2022

[14]基于无人机遥感的不同施氮水稻光谱与植被指数分析. 裴信彪,吴和龙,马萍,严永峰,彭程,郝亮,白越. 2018

[15]适于无人机喷施的花生田苗后除草剂配施技术研究. 吕永超,陈小姝,曲明静,杜龙,高华援,赵跃,刘海龙,王绍伦,张志民. 2020

[16]密植对不同玉米品种产量性能的影响及其耐密性分析. 陈传永,侯玉虹,孙锐,朱平,董志强,赵明. 2010

[17]高产大豆品种的生理特征和产量性状研究. 赵婧,邱强,张鸣浩,张伟,闫晓艳,孙星邈,钱芙蓉,陶蕊. 2013

[18]施氮量对松玉419生理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杨粉团,曹庆军,姜晓莉,李贺,于洪浩. 2016

[19]不同玉米品种去留分蘖对生物学性状、产量及产值的影响. 方向前,闫伟平,吕端春,于钟富,杜佃河. 2016

[20]吉单631不同密度植株分蘗、产量及产量构成研究. 方向前,闫伟平,吕端春,于钟富,杜佃河.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