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居住区典型地物热环境的日变化及其相互影响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孙杰 1 ; 毛智慧 1 ; 王乐 1 ; 邓磊 1 ;

作者机构: 1.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新媒体技师学院

关键词: 热红外;热环境;太阳辐射;城市下垫面;居住区;城市热岛;北京市

期刊名称: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ISSN: 1560-8999

年卷期: 2020 年 02 期

页码: 279-28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居住区热环境状况是影响局地微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研究居住区地物的热环境特征,对于了解和改善微气候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地揭示居住区热环境特征,本研究使用热红外成像仪对北京市某校园居住区进行观测,获取了夏季不同天气状况下(晴天、阴天、多云)的24 h热红外影像数据。依据各天气数据和地物属性,系统分析了各地物日变化规律,并通过垂线法判定邻近地物的温度边界范围,进而揭示出地物间温度交互特征。结果如下:①太阳辐射是影响地物白天温度变化的主要因素,与地物温度呈正相关性;在多云天气下,地物的最高温度滞后至16:00出现,且地物温度曲线呈现连续的"锯齿状"升降趋势,云层的大量运动是导致多云天气下的地物温度波动变化的关键因素;沥青道路在夜间的温度均高于其他地物,并且夜间持续放热,提生周围环境温度;阴影能够有效减少地物吸收的太阳辐射量,降低地物表面温度;植被的冠层厚度与地物温度呈负相关性,因此增加居住区内绿植的冠层厚度,增大区域阴影面积有助于改善局地微气候;②树木和裸土在06:00和14:00的温度交互作用强烈,表明在地物交界处,全天持续发生显著的热量交换;而夜间至凌晨,草坪与人行道持续进行热量交换,帮助降低路面温度,缓解周围高温状况。

  • 相关文献

[1]机械通风下室内热环境的动态分析. 唐振朝,詹杰民,李毓湘. 2008

[2]云下地表温度与辐射变化关系的定量分析. 王斐,覃志豪,樊伟,张胜茂. 2019

[3]波浪滑翔器双轴太阳自动跟踪系统研究. 桑宏强,吴向阳,孙秀军,杨世明. 2023

[4]北京市休闲渔业发展探究. 孙向军,史东杰,夏艳洁,邵胜男,梁拥军.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