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52个甘蔗品种在广西受病毒侵染情况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沈林波 1 ; 吴楠楠 1 ; 冯小艳 1 ; 熊国如 1 ; 赵婷婷 1 ; 王文治 1 ; 王俊刚 1 ; 张树珍 1 ;

作者机构: 1.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中心/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农业农村部热带作物生物学与遗传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海南省南繁生物安全与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甘蔗黄叶病毒;甘蔗线条花叶病毒;高粱花叶病毒;甘蔗花叶病毒;甘蔗杆状病毒;广西

期刊名称: 热带作物学报

ISSN: 1000-2561

年卷期: 2020 年 01 期

页码: 116-12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明确国家糖料体系甘蔗集成示范及区试品种在广西被病毒侵染情况,2017年从广西北海、南宁、崇左、百色、来宾、柳城、桂林等地集成示范及区试的52个甘蔗品种上采集带有甘蔗花叶病、甘蔗黄叶病和甘蔗杆状病毒病显著病症或不显病症叶片样品,采用特异引物通过RT-PCR和PCR方法进行5种病毒检测(甘蔗黄叶病毒、甘蔗线条花叶病毒、高粱花叶病毒、甘蔗花叶病毒和甘蔗杆状病毒)。结果表明,SCYLV的平均检出率为25.00%;SCSMV的平均检出率为7.97%;SrMV的平均检出率为7.69%;SCMV的平均检出率最低,为7.42%;SCBV的平均检出率最高,为68.41%,远远高于其他病毒。7个地方的甘蔗受病毒混合侵染现象普遍存在,北海的病毒混合侵染率甚至高于单一病毒侵染率。52个甘蔗品种在广西受5种病毒的总侵染率为79.67%,对甘蔗的生产安全存在着严重的潜在威胁,建议推广种植甘蔗脱毒种苗来缓解甘蔗病毒病害的危害。

  • 相关文献

[1]ScYLV和SrMV的PCR引物优化设计. 王洪星,张雨良,罗志文,杨文君,刘志昕. 2012

[2]甘蔗线条花叶病毒研究进展. 冯小艳,王文治,沈林波,冯翠莲,张树珍. 2017

[3]甘蔗线条花叶病毒RNA沉默抑制子的寄主互作蛋白鉴定. 冯小艳,王俊刚,王文治,沈林波,赵婷婷,冯翠莲,张树珍. 2022

[4]甘蔗ShPR10基因的克隆及其编码蛋白与甘蔗线条花叶病毒P1蛋白的互作研究. 黄佳艳,冯小艳,沈林波,王文治,胡海燕,张树珍. 2023

[5]甘蔗黄叶病毒P0蛋白基因细菌双杂交诱饵载体的构建和自激活鉴定. 杨文君,余乃通,张雨良,王健华,谢慧敏. 2015

[6]应用多重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甘蔗黄叶病毒和高粱花叶病毒. 王洪星,张雨良,王健华,章绍延,熊国如,刘志昕. 2012

[7]甘蔗黄叶病毒CP蛋白基因ihpRNA表达载体构建及烟草转化. 张雨良,熊国如,王健华,张树珍,官梅花,杨文君,刘志昕. 2011

[8]甘蔗黄叶病毒实时荧光RT-PCR检测体系研究. 王洪星,龚殿,张雨良,王健华,刘志昕. 2013

[9]应用多重SYBR Green-I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甘蔗黄叶病毒和高梁花叶病毒. 王洪星,张雨良,王健华,章绍延,熊国如,刘志昕. 2012

[10]感染高粱花叶病毒甘蔗叶片cDNA文库构建及评价. 张雨良,张树珍,王健华,熊国如,王俊刚,余乃通,刘志昕. 2012

[11]高粱花叶病毒外壳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其抗血清制备. 龚殿,孙玉娟,张雨良,王健华,刘志昕. 2013

[12]高粱花叶病毒Hcpro、CP和PIPO基因酵母双杂交载体构建及自激活验证. 张雨良,黄启星,张树珍,王健华,余乃通,刘志昕. 2012

[13]甘蔗花叶病和宿根矮化病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张显勇,蔡文伟,杨本鹏,张树珍,王业桥. 2008

[14]以ScYLV和SrMV为材料进行常见PCR引物优化设计. 王洪星,张雨良,罗志文,杨文君,刘志昕. 2014

[15]感染高粱花叶病毒甘蔗叶片cDNA文库构建及评价. 张树珍,王健华,熊国如,王俊刚. 2014

[16]高粱花叶病毒Hcpro、CP和PIPO基因酵母双杂交载体构建及自激活验证. 张雨良,黄启星,张树珍,王健华,余乃通,刘志昕. 2014

[17]应用多重RT-PCR检测甘蔗黄叶病毒和高粱花叶病毒. 王洪星,张雨良,罗志文,杨文君,龚殿,孙玉娟,张树珍. 2014

[18]高粱花叶病毒外壳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其抗血清制备. 王洪星,龚殿,孙玉娟,张雨良,王健华. 2014

[19]乡村振兴背景下广西百香果精准扶贫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梁伟红,李玉萍,叶露,邓春梅,刘燕群. 2020

[20]广西热区经济现状分析及热带农业发展探讨. 曾安逸,秦斌华,张慧坚,胡小婵.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