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不同耕作深度和轮作模式下上海稻田杂草土壤种子库特征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严佳瑜 1 ; 张亚萍 1 ; 宋坤 1 ; 田志慧 2 ; 陆俊尧 1 ; 王依明 3 ; 吴雪源 3 ; 达良俊 1 ;

作者机构: 1.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

2.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所

3.上海市浦东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关键词: 耕作深度;轮作模式;土壤种子库

期刊名称: 上海农业学报

ISSN: 1000-3924

年卷期: 2021 年 001 期

页码: 82-8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采用水洗镜检的方法,从种子库的物种组成、密度与物种多样性3个方面,研究不同耕作深度(深耕、浅耕)和轮作模式(水稻-绿肥、水稻-休耕、水稻-小麦)下上海稻田杂草土壤种子库的特征。结果表明:1)土壤样品中共检出杂草种子12科30种;2)0—10 cm土层中,浅耕+水稻-绿肥处理杂草土壤种子库密度最大,达12.27×104粒∕m2,浅耕+水稻-休耕处理为8.99×104粒∕m2,两者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深耕的3种轮作模式处理;浅耕+水稻-小麦轮作处理的杂草种子库丰富度最低,仅为6,显著低于其他5种处理;深耕+水稻-小麦处理杂草种子库Shannon-Wiener指数最高,为2.07,显著高于浅耕的3种轮作模式。综上,增加耕作深度有利于降低水稻-绿肥和水稻-休耕模式杂草种子库密度,可为上海稻田"三三制"下的杂草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 相关文献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